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央視新聞報道,彩禮貸引發的爭議還沒結束,墓地貸又來了!
近年來,各類銀行依托不斷細分的場景、職業,推出了名目繁多的消費貸產品。其中的一些名目,讓人啼笑皆非。
銀行為什麼要推出這些聽上去有些奇葩的消費貸產品?是金融創新,還是營銷噱頭?《工人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彩禮貸遭吐槽
最近,一張九江銀行彩禮貸的海報在網絡上流傳。海報內容顯示,該款彩禮貸最高可貸30萬元,最長可貸1年,年利率低至4.9%。貸款用途限定於新婚旅行、購買車輛、首飾和家電。其特別標明:情侶一方需為行政事業單位正式員工。
彩禮貸因蹭上了“彩禮”這個飽受詬病的熱點,引發了網友的集體吐槽。有人表示,彩禮貸看似解決了個人“結不起婚”的難題,實則撩撥了社會的痛點。讓一個普通家庭雪上加霜,變相鼓勵高彩禮。也有人直言,銀行不能為了賺錢,就可以不講底線,公然宣傳或推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產品,挑戰社會公序良俗原則。
北京星竹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郝旭東認為,若貸款情侶不幸離婚抑或是未順利結婚,彩禮貸誰來還?這可能會造成大量的糾紛且增加訴累。
記者3月18日致電九江銀行客服,對方告知貸款方面的問題只能咨詢貸款專員,但客服提供的電話多次撥打都無人接聽。此前,九江銀行客服人員在媒體咨詢時表示,該行並未推出彩禮貸產品,日後也沒有上線的安排,海報只是宣傳部門做的宣傳。彩禮貸實際上是該行推出的個人消費貸款“零花錢”,貸款用途可以用作彩禮。
名目繁多的消費貸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