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建堂:開啟新征程的宏偉藍圖
http://www.CRNTT.com   2021-03-20 09:27:34


 
  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綱要》高度重視安全發展,設立“統籌發展和安全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專篇,強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並就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作出具體部署。

  突出構建新發展格局

  文章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國民經濟體系高水平的完整性,需要著力打通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需要著力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有力支撐作用,必須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綱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提出“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

  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只有在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點領域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國內大循環才不會因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斷供”而中斷,參與國際循環才有更大的底氣和支撐。《綱要》鮮明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並從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實施製造業降本減負行動等方面對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作出部署。

  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只有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綱要》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能力。”“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建設消費和投資需求旺盛的強大國內市場。”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只有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才能實現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綱要》提出:“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這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歷史大勢的需要,也是提升國內循環質量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更高水平上相互促進的客觀要求。《綱要》提出:“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綱要》描繪的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提出的舉措系統全面、切實可行。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貫徹落實好《綱要》,就一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