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網評:“金牌調解員”是為民服務最好的認證
作者:陳浩 來源:東方網
作為益陽高新區人民來訪接待室副主任,張鬆鶴長期身處紓民解困第一線,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努力踐行“楓橋經驗”,二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群眾排憂解難,從一名田間地頭的民間調解員,逐步成長為全市聞名的“金牌和事佬”。2014年,張鬆鶴獲評為“湖南省最具影響力法治人物”,2020年又獲司法部評選表彰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紅網 3月9日)
價值是人活一世的“印記”,一念之間的抉擇,影響一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否端正,對“人民公僕”來說,決定著是流芳百世,是遺臭萬年,還是碌碌無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確實是肉眼能夠看到的“成績”,是最快展示自己的捷徑,然而“人心都是肉長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認可、肯定都是留給真心實意沉下去為民的“好幹部”,都是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履職擔當的人民“服務員”的。“群眾利益無小事”,而或許“金牌調解員”不過是在雞毛蒜皮的鄰里矛盾中來來往往,沒有轟轟烈烈的成績,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業,但卻用一己之力去維繫著基層群眾的穩定,而群眾的“金牌和事佬”也就是對為民務實服務最好的認證。
以真情交友,把哭鬧的信訪人變成交心人。信訪,是群眾遇到了煩心事、揪心事、憂心事,有咽不下的氣,有想不通的理,有讀不懂的政策,有看不明白的工作,有過不去的坎,自然心不平氣不和,難免是吵吵鬧鬧、大張旗鼓。“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這是為人民服務的最終奮鬥目標,而“伸手不打笑臉人”,一杯茶、一聲問候,一句家常,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即便循環往複,也要不厭其煩,認真當好傾聽者,也能夠站在信訪人的角度去一起思考,一起找問題,一起想辦法,群眾自然也能夠從中感受到關心和關愛,也就能夠放心、安心從而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