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企業創新發展十大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21-03-25 08:39:03


 
  從“母子公司體制”轉向“商業生態系統”

  傳統的實體性組織其典型代表是母子公司體制,這類組織往往有著較大的規模。而在新發展理念下,企業的大部分業務被外包、眾包了,形成了一個社會化的生態系統,這稱之為商業生態系統。簡而言之,母子公司體制是把外部內部化,通過兼並收購,通過產權關係鏈接,把企業做大做強;而商業生態系統則是將內部外部化,利用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外部交易成本降低,通過外包眾包,通過契約關係鏈接,把經營活動重心從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這裡,跳出企業做企業,將以往用加法把企業做大的模式變革為用減法把企業做大,減的是企業的實體,大的是企業的價值,逐漸形成了“小實體大虛擬、小規模大網絡、小腦袋大身子、小核心大外圍”的企業形態。商業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去管理化”,母子公司體制是一個單生命體,而商業生態系統則是企業相互聯結的多生命體,整個生態系統生生不息,這給企業治理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從“提供單一產品”轉向“構建場景生態”

  以往企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打開單一產品所面向的市場,一個受到消費者青睞的產品會給企業帶來不菲的利潤。如今消費者需要的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而是把相關產品組合在一起,構建出一個場景、一個生態。場景取代產品,生態取代產業。以服裝企業為例,企業可以生產襯衣、領帶、皮帶、鞋子等,但消費者需要的不再是單一的襯衣或皮帶,而是整體服飾的搭配,服裝與服裝之間的匹配,服裝和消費者個人氣質的匹配,這是場景,這是生態。《易經》有言,“大治不割”,整個系統不能割裂,企業只是整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乃至節點,要和其他企業相互協同,整體關聯,動態平衡。隨之,企業把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延伸成了場景品牌、生態品牌,把產品收入、資本收入延展到了場景收入、生態收入。

  從“他組織管理”轉向“自組織管理”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零管理,零管理的實質是自組織管理,自組織管理的前提是要有體系。作為體系,從個體看,實現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從整體看,具有自驅動性、自增長性、自優化性、自循環性。這裡,有了體系才能實現自組織管理,有了自組織管理才能實現零管理,進而提高企業內部效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去管理化”依靠治理體制實現,“去管理化”而不是“去治理化“。

  從“生產者主權論”轉向“消費者主權論”

  從過去的股東利潤最大化、股東第一,到如今海爾集團提倡的人的價值最大化,是用戶價值被挖掘,其地位不斷提升的過程。還有企業提出,用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用戶成為企業資源,而且成為企業第一資源、戰略資源;用戶融入企業內部,用戶參與企業、主導企業、引領企業:創新來自用戶,資金來自用戶,製作來自用戶,銷售來自用戶,定價來自用戶,管理來自用戶,服務來自用戶,最後,思想來自用戶,由此形成消費者主權論,即由企業本位主義轉向用戶本位主義。

  從“承擔社會責任”轉向“經營社會責任”

  “承擔”和“經營”含義絕對不同,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方面,但其目標仍然是把獲取最大利潤作為企業終極追求;經營社會責任則是把解決社會問題作為企業偉大使命,企業主動選擇把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其過程的方方面面,利潤只是其經營社會責任的“副產品”,即跳出利潤談利潤。承擔社會責任是被動選擇,將成本與資本分離,認為承擔社會責任只會帶來成本而無資本,將社會責任視作影響企業營利的負擔;經營社會責任則是主動選擇,它把社會責任視作一種財富,是把今天的成本變成明天的資本,這裡將成本和資本相融合、相統一,是理念上的重大變化。一些企業通過經營社會責任,獲取了發展所需的重要資源,擴大了產品的廣闊市場,獲得了利益相關者的深度信賴。經營社會責任擺脫了以往被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局限,這是企業反哺社會,將有形資產轉化為無形資產並將無形資產再轉化為有形資產的過程,以此循環往複,這是保障企業安全發展、永續發展的戰略性的制度安排。

  從上述的10個方面,我們可以窺見中國企業創新發展基本理念的轉換過程。在新時代,中國企業的新發展觀旨在“更高質量、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多品類、更可持續、更為安全”,這些發展目標之間相互制衡,相互均衡,它們不是單選題、多選題而是全選題。因此,我們需要多維求解、系統求解,這樣一來,企業才能行穩致遠。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李海艦(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