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
http://www.CRNTT.com   2021-03-30 08:40:56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要求“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近日,廣東省政府頒布的《廣東省進一步推動競爭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落地的實施方案》(下面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四大建設目標和十項實施內容,重點突出競爭優先的原則和機制銜接的工作模式,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特殊背景下,無論是在區域政府間合作、加大對外開放、完善市場體制等領域都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和範例。廣東省強化競爭政策的措施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有力推動大灣區“統一市場”的形成,並提升廣東作為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地位和作用。

  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是新發展格局下的必然要求

  廣州日報發表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符正平、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博士後麥景琦文章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早期在產業政策方面積極借鑒國際經驗,以此逐步推進國內的經濟制度改革,並在實踐中形成中國特色的“競爭”與“干預”相結合的經濟體制。隨著中國經濟體量增長,國內經濟發展模型轉型壓力增大,要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效率必須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使市場能夠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從2005年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到去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可以看到中央對強化競爭政策,完善市場機制的決心一直十分堅定。特別是當前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需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國內廉價生產要素帶來的競爭優勢逐步消退。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無論是國內資本輸出,還是引入國外生產要素,都必須通過進一步完善競爭政策,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才能使中國成為推動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保護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整體安全;才能通過市場機制更好地整合國內市場優勢和生產要素,長久保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實現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也要求中國對接最高最新的國際經貿規則,按照新的國際標準和規則辦事。在去年成功加入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之後,中國也將推動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進程。CPTPP代表了當今國際經貿領域的最高標準。競爭政策就是其中的一個新標準和規則。因此,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行示範區,在對接國際最高經貿規則方面進行先行先試,將有利於推進中國加入CPTPP等自由貿易區的進程。

  推動競爭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是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一步

  文章分析,粵港合作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框架下進行,合作領域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金融、旅遊、中醫藥等具體產業領域。《廣東省進一步推動競爭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落地的實施方案》提到要“對港澳投資者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推廣‘粵港銀政通’服務,並擴大至澳門經營者,實現港澳投資者商事登記就地受理以及遠程辦理”,這意味著在CEPA框架下,粵澳經貿合作的制度性門檻將進一步降低,這將更有利於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大灣區內暢通流動。

  此外,將粵港合作從產業領域拓展到政府層面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實施方案》中提到,要“建立粵港澳三地競爭執法機構執法會商機制”“開展執法協助和人員往來交流合作等”,這是內地與香港制度銜接機製作出實質性變化的一步,將極大改善此前由於兩地制度差異引致的利益分歧無法協調、地方政府通過行政權力提高審批門檻破壞市場競爭等問題。由此可見,《實施方案》將極大提升粵港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進一步落實已有合作機制,擴展新的合作領域,畢竟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進程。

  完善競爭政策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大灣區的營商環境

  文章指出,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珠三角九市的營商環境得到極大提升,特別是南沙、前海、橫琴的自由貿易試驗片區成立以後,每年都進行大量制度創新以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務水平,也使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中國開放新高地。但隨著“放管服”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難度加大,流程性創新釋放的制度紅利正在逐步遞減。

  此次《實施方案》一個重要亮點是對當前企業經營的痛點堵點亮明改革決心並提出方案。比如,《實施方案》提出“聚焦醫藥、建築、招投標和政府採購、公章刻制等領域,加大力度規制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建立違反公平競爭問題線索舉報綠色通道”“強化平台經濟領域反壟斷規制與合規輔導”,對行政壟斷和平台壟斷“開刀”,這將令粵港澳大灣區內廣大中小型企業受惠,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此外,《實施方案》還提出通過加強國際交流、針對性反壟斷普法宣傳、建立執法咨詢機制等方式提高企業的維權意識和競爭合規理念,這意味著政府執法方式將更加符合“服務型政府”的要求。

  最後,此次《實施方案》多次強調跨地區的工作聯動、協商和合作機制,這有利於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平台加速推廣競爭政策實施經驗,有助於提升大灣區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