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更新觀念,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4-13 06:16:55


 
  二是老年人口是“機會”,不是“累贅”。作為“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在宏觀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不可忽視。3億老年人口,巨大的數字背後蘊藏著龐大的消費潛力,據《2019-2020中國食品消費趨勢及創新白皮書》顯示,中國老年人的年人均消費水平超過2.2萬元。伴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老年群體的消費開始從生存型向樂享型轉變,對老齡產品的差異化和品質化需求隨之增加,但是中國老年用品和新興養老科技企業總量嚴重缺乏,長期存在供給與需求失調。以老年用品為例,中國市場上老年用品種類僅是世界的三十分之一,特別是可穿戴、便攜式監測、居家養老監護等智能養老設備更是缺乏,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以日本為例,2019年老齡化率達到28.4%,催生了“銀發經濟”蓬勃發展,僅養老產業就達到約8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以養老服務為核心,帶動旅遊、教育、社交娛樂和消費品等產業的發展。“銀發經濟”是未來經濟的一個增長點。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可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同時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舉措,更是改善民生、滿足老年人對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新動能

  文章指出,一要轉變觀念,理性看待。人口老齡化是許多國家發展的必經階段。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全方位挑戰,直面現實,才能更好面對。事物不斷變化發展,且矛盾存在對立統一,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老齡化問題。老年人是重要的社會群體,這一群體消費觀的改變,加之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經驗,老齡化也蘊藏著難得的經濟發展機遇和市場潛力。不能片面地只看到人口老齡化給社會養老等帶來的壓力,也要樹立“老年人是社會財富、寶貴資源”的積極理念,尊重老年人的歷史價值,肯定老年人的現實價值,未雨綢繆,鼓勵有技能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老年人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參與到社會經濟建設與和諧發展中。

  二要應用技術,開發資源。首先,適度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其中,老年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條路徑。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中國老年人整體素質逐漸提高,學習需求多元化,特別是對於教育的種類和品質提出更高要求。老年大學應“因類制宜”,根據本地區老年人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環境和學習需要,設置不同課程,引導老年人進行高質量學習,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其次,設置靈活彈性工作制度。鼓勵企業和單位留用和雇傭老年勞動力,根據老年人的特征設置彈性工作制度,縮減工作天數、工作時間或者取消工作地點限制。最後,建立老年人資源數據庫,以信息化平台為支撐,採取技術手段尋找適合老年人口特有的崗位(有酬或者無酬),實現自我價值。

  三要培育主體,增加供給。首先,積極培育老年人產品市場主體。發揮中國制度和市場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品質優良的老年人產品和服務企業。其次,緊抓老年人需求供給老年人產品。老年人產品應與一般產品有所區別,開發老齡消費市場,在堅持滿足差異化、個性化、人性化的基礎上,必須充分考慮老年人使用習慣,提高老年人用品的有效供給特別是方便老年人的安全、實用的“輕技術”產品供給。最後,緊跟時代發展推進老年人產品智能化。積極推動“互聯網+養老”,同時,必須做到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並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減少智能化、數字化帶給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影響,保障老年人權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