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利沉睡 院校評教授能否突出成果轉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4-13 11:48:58


 
  “現在需要鼓勵高校教師積極投身到產業轉化中。”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說,高校是我國科技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之一,現在很多企業缺乏產業升級需要的技術,高校的高價值專利挖掘工作正當其時,現在我國高校有大約六七十萬件發明專利在沉睡。

  據介紹,發明技術的高校教師深度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功率高,結果令人欣喜:除了北京工業大學張躍明打破日本企業的壟斷,解決了國產工業機器人走向高端的難題,近年來高校湧現出一大批產業化的成果,比如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研發團隊發明新型發泡劑,一件發明專利許可使用費5億元;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個體化醫學基因檢測技術”7件發明專利,轉讓費1.8億元;西南交通大學磁懸浮二代工程樣車專利技術合同簽約超1億元……北京、山東、湖南、四川多地高校的高價值科技成果均成功實現轉化。

  現實“尷尬”:科技成果轉化成功還不如多發論文

  雖然一個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到成功產業化,技術發明人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要克服理論驗證、中試、資金投入、國際市場競爭等重重困難,但尷尬的是,在當前的職稱評定體系中,張躍明這樣的人並不占優勢,只能靠破格晉升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人事處副處長司鵬博告訴記者,“高校職稱評定中確實存在‘唯論文’‘唯項目’‘唯帽子’等不良傾向,不過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家為新時代高校人才評價指明了方向,學校正在職稱評審、高層次人才評價等工作中探索分類、多元化評價機制,為取得突出貢獻和重大突破的優秀教師開通綠色通道,張躍明便是受益於人才評價改革的典型代表。他成功解決工業機器人的‘卡脖子’技術並且實現產業化,已經突破職稱評審條件限制成功晉升教授,也成了學校人才評價改革中的里程碑。”

  “不僅是在高校,科研院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帽子導向’‘論文導向’的問題還未解決。”歐陽鐘燦院士介紹,“有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發明了三原色激光顯示並成功實現產業化,但學院多次推薦到學校評教授,卻因為沒有‘優青’與‘傑青’等‘帽子’被刷掉。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的教師在職稱評定上不如多發論文,這很影響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亟須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