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增強自身防騙意識,提高防騙“免疫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4-24 00:28:34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網評:增強自身防騙意識,提高防騙“免疫力”

  作者:王軍榮 來源:東方網

  一名90後媒體人,經手發布無數則關於電信詐騙的新聞後,卻被騙子騙走5萬餘元。5萬的數額不小,但侮辱性更強。(4月22日《楚天都市報》)

  一個從事新聞媒體6年的媒體人,竟然被騙子騙走5萬餘元,的確有“侮辱性”極強的感覺。從情理而言,媒體人多多少少有防騙“免疫力”,可卻仍然被騙了。在被騙錢之後,這個媒體人告訴公眾她的“反思”,應該說挺“寶貴”的,畢竟是交了5萬元的“學費”。

  為何聽取很多的被騙故事卻仍然上當?為何一個編過許多電信詐騙新聞的媒體人還會上當受騙?一個關鍵的因素是騙子知曉自己的信息,對方一說一個准,由不得你不相信。騙子行騙成功的基礎是獲取了公民個人信息。當騙子說出的信息與自己的信息完全一致,就像是家人說出來的話,甚至比家人知曉還詳細,還有多少人不相信騙子的話。即便是再強的戒備心,也會被騙子悄悄擊潰。

  如何提高防騙“免疫力”?一方面需要保護好個人信息。現在個人信息保護法還沒有,很難對騙子竊取信息進行有效打擊,這需要加快立法進程,從源頭保護好公民信息。不過,退一步說,即便是有法律保護,也未必就能夠完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這需要在執法上,在技術上對公民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要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保護好公民個人信息;另一方面還需要個人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誠然,媒體人編發了許多防詐騙新聞,對騙子的伎倆可能也懂一些,卻總認為自己不會上當受騙,這其實是安全意識不夠強。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媒體總結出來的經驗,或是一些人在上當受騙之後得出的經驗,比如:在接到此類疑似詐騙電話時,要做到不貪、不聽、不信、不轉賬,不要讓詐騙分子有可乘之機;公安機關的電話不可能由任何部門進行轉接,能把電話轉到公安機關的一定是騙子;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QQ、微信等社交軟件在線製作筆錄。諸如此類的“血的教訓”得出來的“寶貴經驗”實在太多了,可卻仍然入不了耳入不了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