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青年領袖紛紛發言 不負厚望多作貢獻
http://www.CRNTT.com   2021-04-28 11:01:07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參加座談會的20餘名香港青年代表,包括各院校教師、大學在讀學生以及媒體從業人員等,紛紛就香港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鼓勵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暢談感受,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學生動力召集人吳傑莊:現時大灣區實習崗位的數量遠超香港青年的申請數量,希望未來兩地的實習和交流活動能作出創新,更有針對性。

  全國青聯副主席梁宏正:可採用多媒體的方式,根據香港同學的興趣和內地各省市的具體情況,共同建立一個網絡學習平台,令香港年輕人有選擇性地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

  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可以從歷史、文化、體育、電影等軟性方面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讓年輕人在心態、思維和感情上先作出改變,再令他們在大灣區培養朋友圈和置業,將自身前途與國家發展捆綁在一起。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蔡德昇:應將校內愛國主義課程和校外愛國教育活動相結合,讓香港的同學們在小學、中學、大學各參加一次內地交流活動,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全國青聯常委、香港青年聯會常務副主席梁毓偉:培養愛國的下一代,應從制度保障、課程配合、營造環境、兩地交流活動形式等方面都進行合理的規劃。

  東華三院辛醜年董事局主席譚鎮國:設計國情教育流動教室,讓青少年切實體會到國家在不同領域的成就和對全人類的貢獻。要加強港青年對大灣區人文色彩的喜愛,激起他們對灣區生活的憧憬,亦要提升港人大灣區升學的教育配套,促進兩地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共同的教育願景。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主席張澤鬆:要注重培訓教師,開拓教書育人者的視野。現時本港不少學生對工科興趣不大,這一現象值得社會重視、反思,特區政府要支持優秀科學人才進入學校傳道授業,為未來創科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