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藝評論既要言之有物也要傳之有道
http://www.CRNTT.com   2021-04-29 15:08:02


 近期,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受到年輕觀眾的追捧。有網友評論道:“《覺醒年代》有續集嗎?你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而聚焦脫貧攻堅偉大歷程的《山海情》製造了幾代人圍看的收視景觀,“蘑菇種出來了沒有”的劇情發展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可見,通過網絡渠道,評論者能直觀地感應觀眾對作品的態度。不同年齡、職業、圈層的觀眾從不同層面出發去理解一部劇,所發掘出的社會映射和現實觀照也大不相同。有些網友出於興趣和情感自發產生的評價激發了評論工作者的靈感,使電視劇文藝評論的樣態和思路更加豐富。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旭光在發言中表示:“融媒體環境下的文藝評論既要發揮傳統評論的優勢,尋求理論的底蘊和支撐,也要順應時代潮流,讓電視劇評論的標準開放、立體。”“加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電視劇藝術評論上的優勢互補,促進協調發展。一種新的生態正在形成。在這個生態裡,我們的評論將更有辨識度、傳播度和到達度。”作為論壇主持人的楊乘虎總結道。

  話語體系的更新應建立在理論體系的更新之上

  面對互聯網環境下文藝批評形式繁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電視劇藝術評論需要堅持守正創新的道路。不能直接套用西方文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而是要結合時代發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文藝評論。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粵春認為:“新型文藝評論是在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社會文化形態深刻變化的背景下,為適應文藝生態的深刻變革而產生的。這種新文藝評論,在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情感表現等方面都與傳統文藝評論有所不同,其實質是信息社會的文藝評論。”

  如今,網絡文藝評論興起受到大眾歡迎,但在花樣繁多的內容背後經常潛藏著商業目的,無論是無端批評,還是一味吹捧,都會對觀眾造成誤導,給影視創作帶來傷害。專家表示,互聯網的普及讓我們既為電視劇藝術評論生態的蓬勃生長感到驚喜,也為其泥沙俱下的環境感到憂慮。前些年,流量造假、粉絲經濟、網絡水軍等亂象,給正常的電視劇評論秩序帶來負面影響。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主管部門充分意識到其中的危害性,重拳治理,與主流媒體、學界和業界共同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文藝評論工作是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具有理論高度的專業評論、富有社會價值的媒體評論,還是趨向年輕化、個性化的網友評論,都通過新媒體的傳播豐富了文藝評論的話語體系。儘管新媒體環境給予了傳統文藝評論更大的傳播空間,也給予了普通觀眾發表自己觀點和感想的渠道,但專業評論與大眾評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如何讓二者融合互補,建立新型文藝評論具有共識性的話語體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國電視》雜誌高級編輯陳芳認為:“當下的電視劇評論家們在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文藝理論精髓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提升。他們在評論中積極關注當下的各種社會思潮,甚至借鑒運用一些易於被年輕人接受的流行語言,讓評論更接地氣。”

  新文藝評論必然會帶來評論思想和話語方式上的創新,而這種創新的話語體系在根本上還要立足於新的理論體系。徐粵春認為:“理論和評論就像是武器和彈藥的關係,武器越成熟、越先進,彈藥的威力就越大。更加先進和成熟的理論基礎,能使新文藝評論更有力量,更具說服力和傳播力。”俞虹也提出:“思想和觀點的構建遠比語言方式更重要。話語體系的更新,應該建立在理論體系的更新之上。文藝評論者需要深刻理解時代,融會貫通,在廣泛吸納新觀點、新思想的同時扎實理論根基,逐步建立起評論理論自信。”

  培養新力量,為文藝評論隊伍注入生機與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