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9種科技期刊進入國際前10%
http://www.CRNTT.com   2021-05-18 17:52:50


 

  浙江工業大學李瑛教授團隊曾在2019年開發出了超穩低汞催化劑,解決了傳統技術穩定性極差、壽命短、汞流失和環境污染的問題。但由於這項工作創新性強,突破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傳統認知,大多數領域內人士對其研究結果將信將疑,這項研究成果難以得到承認和推廣。

  對於破解這個困境,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化學會共同主辦的《催化學報》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主編李燦院士閱讀來稿後再三強調:“這種富有原創性的工作,一定要保證時效性,一定要發在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期刊上。”最終李瑛團隊的成果迅速在《催化學報》發表,隨後即被國際催化權威科學家在其綜述中重點引用。目前,該成果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其產品被國內多家企業使用。

  “我們不能一味地模擬西方的科學,而要思考我們的科學發展走什麼路徑。”蒲慕明說,“創新的方向不一樣,解決的問題不一樣,發展的模式也不一樣,可能就要走獨特的發展道路。”在他看來,中國不僅僅是要對標《自然》《科學》,最關鍵的是做有中國自己目標、有獨特性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這些科技期刊“要呵護中國的原始創新,要探索支持創新的發表模式。”據蒲慕明介紹,目前,《國家科學評論》還在探索一個新的模式,論文投來後如果評審專家意見不一致,可以寫一個評論,把論文“好的地方或者有缺陷的地方寫出來,放在文章後面,讓文章能夠發表。”蒲慕明說:“我們想嘗試用這個模式,讓中國學者創新性的工作能夠展現出來。”

  當前,我國頂尖科學家創辦新刊的熱情持續高漲。據了解,2020年高起點新刊項目申請數量較2019年增幅40%,創歷史新高。已入選的60種新刊涉及人工智能、先進材料、能源化學、數據科學等新興前沿領域,已有24種正式獲得創刊批覆,4種被國際知名數據庫收錄。這也意味著,我國具有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將擁有更多優質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