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職住平衡指標透出民生關懷
http://www.CRNTT.com   2021-05-19 08:46:24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日前,廣州發布了新一輪城市更新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情況。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廣州首次從軌道交通覆蓋、用地布局優化、公共服務均等化、低成本住房保障多維度出發,構建了一套系統的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指標體系,受到社會關注。

  職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範圍內,居民中勞動者的數量和就業崗位的數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作為現代城市規劃的一種價值理念,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均結合自身實際,出台了促進職住平衡的相關政策,但目前尚無統一評價標準。

  廣州此次提出量化的職住平衡指標體系,為優化完善城市更新政策和行政管理方式、科學編制各層級規劃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有利於明確開發企業責任和目標,為推進城市更新項目實施和成效評判提供標準,這樣的創新探索值得點贊。

  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城市病”,是城市“成長中的煩惱”,反映的是人口增長與城市環境、資源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規律,當城鎮化率在30%至50%時,“城市病”進入顯性階段;城鎮化率為50%至70%時,“城市病”可能集中凸顯。數據顯示,2020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近年來,在一些地區,人口和產業的過度聚集,帶來宜居度和各種邊際效用的下降,讓一些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倍感糾結。

  為治理“城市病”,有的城市熱衷於建設新城,通過城市規模的擴張,來疏解過密的人口和產業。然而,由於未能足夠重視產業功能、居住功能等在區域分布的平衡性,出現了一些沒有產業的“睡城”、沒有人氣的“空城”,不僅沒有緩解“城市病”,反而降低了市民的幸福感。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今天,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職住平衡的目標,代表著城市治理模式正從“增量擴張”向“存量更新”轉型,也體現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將職住平衡的理念落到實處,一方面,應尊重市場規律,善於運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問題,結合產城融合的要求,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城市更新項目,引導產業發展與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則應更好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提升科學規劃水平,擴大公共服務供給,優化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結構,從而讓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祝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