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金資產價值逐漸顯現
http://www.CRNTT.com   2021-05-21 13:26:32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據中國證券報報道, 近年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異常火爆,更有投資者將其與黃金相提並論,認為“幣”們才是上佳避險品。然而一夜驚魂過後,不少人發現,虛擬貨幣所含風險極大。相比之下,表現平穩的黃金資產是否又迎來機會?

  實際上,比特幣從2009年誕生起就經常和黃金放在一起比較。樂觀的投資者甚至表示,比特幣用了10年多一點的時間,就走完了黃金5000年的路。至少單從價格看,比特幣比黃金更“值錢”。在2017年3月2日,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首次超過了一盎司黃金的價格;而三年以後,一枚比特幣價格最多時已頂得上逾30盎司黃金的價格。

  然而,隨著價格持續上漲,比特幣自身的風險也日益凸顯。

  首先,與黃金相比,比特幣的高收益也意味著高風險。2017年比特幣經歷了第一次大漲後的迅速下跌。有比特幣投資者認為,近期這輪牛市和之前那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比特幣在投資組合中的作用更加為人熟知。上次是散戶投資者推動價格上漲,這次有了更多機構的參與。然而,機構的參與並不能有效降低風險。例如,十多年前給金融市場造成衝擊的次貸危機,就是從大型金融機構開始的,機構如果遭遇“血洗”,最終的負面影響要遠大於散戶遭遇崩盤。

  其次,比特幣吸引力中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監管之外的“自由誘惑”,大量交易繞開了監管體系和銀行的渠道。全球金融市場的規則很明確,而比特幣則想方設法在央行的監督體系中鑽出一個“空當”。之前在比特幣逐漸發展時,還能擁有自己的空間。但每次價格在動蕩中大幅上漲後,都讓其隱患暴露於陽光下。這也自然吸引了監管機構的目光,緊盯比特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使用。今年年初開始,全球央行接連出手對比特幣加強管理。目前有調查非常清楚地表明,已有在洗錢中使用比特幣的案例。隨著監管逐步完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鑽空子”獲利將越來越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