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近年來,具有窗口意義的中國展會正成為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風向標。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到服務貿易博覽會(服貿會),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到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消博會),這些國家級展會越來越多,越辦越好,不僅凸顯了中國經貿發展重心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出口到進口到消費的演變過程,更表明對外開放已經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文章稱,當前中國兼具“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雙核角色”,這是打造超大規模市場的前提和物質基礎。“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國市場”正成為全球品牌競相追逐的高地。各大品牌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大市場的容量與潛力,全球格局中的“中國市場”優勢正進一步顯現。
文章分析,一方面,強勁的內需和進口增長對全球品牌外溢效應明顯。目前,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引擎。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16萬億元,2020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為第一拉動力。
從進口規模看,中國也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進口國,其進口規模占全球比重已由2001年的3.8%上升至2019年的10.8%。2020年隨著中國率先控制疫情並實現正增長,消費品零售市場和進口規模進一步擴大。近年來,高質量產品與服務的消費能力增長迅速,跨國企業在中國消費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遠高於其本土市場的滲透率,許多品牌甚至推出“在中國,為中國”的策略。數據顯示,全球奢侈品牌在2020年的擴張以區域市場調整為特點,零售品牌紛紛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亞太市場,發力擴張中國業務網絡。
另一方面,制度型開放也為全球品牌進入中國提供新的通道。近年來,中國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以保障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為主的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導向的制度型開放轉變,自貿區(港)被賦予“更大改革創新的自主權”。
以消博會為例,海南設立消博會不僅立足於海南,還將通過這個平台進一步釋放中國龐大市場的消費潛力。目前,海南自貿港在59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免簽證、離島免稅、進口免稅清單等政策,一系列優惠政策將為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中國制度型開放力度越來越大,2020年版全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分別減至33條和30條,全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也即將出台,這意味著服務貿易的市場准入將大幅度放開,進一步激發了全球品牌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文章指出,事實上,進博會正成為促進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平台。海外的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將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這不僅有利於世界各國共享中國市場機遇,繼而帶動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也有利於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消費品,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
文章最後說,未來,應繼續辦好各大外貿展會,提升外資企業的根植性,更好地發揮全球品牌商和外資企業外引內聯的紐帶作用,圍繞高質量市場體系的制度建設,加快推進改革開放,進而激發和釋放更大的市場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