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6月央行有望適時“補水”
http://www.CRNTT.com   2021-06-04 08:51:35


 
  “資金面會否生變”與“此前的寬鬆能否持續”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過去數月,在央行並沒有大規模投放貨幣的情況下,市場資金面卻意外地度過了一段極為平穩又比較寬鬆的時期。關於寬鬆成因及持續性的問題,市場上已出現多次討論。

  寬鬆因何而成?分析人士提出諸多解釋或猜想,其中三種說法較受認可。一是財政資金超季節性投放。多份研報提到,去年財政資金的大量結餘在今年上半年集中支出,形成流動性供應。二是地方債發行放緩。今年前5月,全國共發行地方債2.55萬億元,上年同期則為3.20萬億元。發行節奏放緩,減輕了財政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三是非銀機構“錢多”。近期貨幣基金份額增長較快,降低非銀機構對銀行資金的依賴,甚至通過買入存單為銀行“輸血”。此外,一些機構研報提到,貨幣政策預期平穩,打消了市場對流動性狀況的顧慮,降低了預防性資金需求。

  那麼,寬鬆能否持續?不容忽視的是,前期財政投放效應已充分釋放,而進入二季度以來,地方債發行提速,加上4、5月連續繳稅,財政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重新加大。同時,機構認為,股市情緒回暖,風險偏好變化,貨幣基金擴張可能較難持續。這些都導致前期寬鬆的基礎逐漸鬆動。

  有望投放增量資金

  綜合各方分析,在資金總量下降且擾動因素增多的情況下,資金面恐難回到此前那般寬鬆的狀態,波動性或有所加大。

  一方面,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水位”已不高。另一方面,未來債券發行、財政稅收等因素的擾動可能繼續加大,境外上市中資企業年中集中購匯分紅可能帶來新的擾動。另外,季末月份,監管考核因素影響不容忽視。機構人士認為,隨著銀行可用資金不斷消耗,流動性運行將重新回到依賴央行主動投放的軌道之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