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規範電商既要監管加碼,也要平台守則自律
http://www.CRNTT.com   2021-06-04 14:39:45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證券日報刊文,這幾天,突然想“剁手”,正好趕上“618”大促,於是在某電商App上瀏覽了一番相關的商品。選定之後,在付款環節,遇到了點“問題”:滿200元減30元,購買的商品還差幾塊錢。於是,繼續挑選凑滿200元。原本以為可以安心地享受減30元的優惠,卻發現“凑數”的商品是享受“滿199元減20元”。
  
  這番感受,用一個字形容:累。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我國電商行業快速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9.76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電商的“造節造勢”形成了“節日月月有、折扣天天打”的局面,但在此過程中諸如涉嫌傳銷、網絡售假、不正當競爭、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層出不窮。在筆者看來,出現種種亂象的根源還是在於行業發展不夠規範,這就需要在對電商平台的監管等方面不斷加碼,同時,也要平台自身守則自律。

  事實上,為避免這些問題和亂象對行業產生不利影響,我國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加以規範: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填補了電商領域的法律空白。此後,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相繼出爐,如今年5月25日正式實施的《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將網絡直播營銷“台前幕後”各類主體、“線上線下”各項要素納入監管範圍;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對網絡經營主體登記、新業態監管、平台經營者主體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重點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相繼推出了諸多舉措,包括推動電商領域誠信建設,引導電商企業誠信經營等。這都足以說明我國對電商行業發展的重視,對完善電子商務生態體系,促進廣大從業者樹立起法律意識,為廣大電商用戶營造更為舒心、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