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賀克斌院士:碳中和是科技創新的競爭
http://www.CRNTT.com   2021-06-16 09:45:31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我國碳市場將於今年6月底前正式上線交易,碳中和路徑進一步明確。在6月9日晚舉行的人文清華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發表名為《碳中和,未來之變》的演講,表示未來碳減排路徑選擇將是“五碳並舉”,即資源增效減碳、能源結構降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碳中和是科技創新的競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從資源依賴型走向技術依賴型。

    4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須減少90%

    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後逐步回落;碳中和則是指一定時期內,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吸收量相平衡的狀態。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的承諾,超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5%、世界經濟的70%。

    從我國來看,通過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從1990年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90%。由於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物的同根同源,減碳也支持了PM2.5濃度的大幅降低,2020年和2013年相比,PM2.5濃度降幅達到了46%。

    “若繼續延續以末端治理為主的控制路徑,未來十年內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將基本耗盡。若在碳中和目標下實現深度能源轉型,將大大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使人民健康大幅獲益。”賀克斌說,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意味著從2020年到206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90%,“這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

    從國際上看,煤炭儲量最多的前五個國家,即美國、俄羅斯等占了全球煤炭75%的儲藏量;石油、天然氣儲量前五個國家分別占了62%、64%,與傳統化石能源資源分布明顯不均勻相比,全球風光資源分布更為均勻。“未來,風電、光電等新能源比例逐漸上升後,誰的新能源技術領先,誰有效利用的能源就更多,社會經濟發展走向技術依賴型,迫切需要科技創新。”賀克斌強調。

    價值重估、產業重構推動技術創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