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回首百年,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能源行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這一偉大成就,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
埋頭苦幹、攻堅克難的能源行業奠基階段
延安時期,在外敵侵略、國民黨經濟封鎖、自然災害多重困難交織下,中國共產黨發動了“自力更生”大生產運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石油戰線第一任廠長——延長石油廠廠長陳振夏臨危受命,帶領老一輩石油人因陋就簡,土法上馬,生產了大量軍民急需的汽油、柴油、擦槍油等石油產品。1944年,毛澤東同志為陳振夏題詞“埋頭苦幹”,這幅題詞至今仍掛在延長石油博物館,激勵著一代代的石油人。自力更生、埋頭苦幹,凝聚起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力量,既保障了邊區政府的戰略物資供應,為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更鑄就了中國能源發展的精神脊梁。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源行業建設階段
新中國成立後到改革開放前,為了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形勢,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中國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經濟建設方略,採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推動能源行業快速打開局面,逐步實現能源自給。
石油行業迎來歷史性轉折點。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主要石油產品60%以上依靠進口,“中國貧油論”甚囂塵上。1959年9月26日,黑龍江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隨後掀起了氣吞山河的石油大會戰。1960年,鐵人王進喜率領石油工人以實際行動喊出“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邁誓言,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鬥志和衝天幹勁,打出了大慶石油會戰第一口油井,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綻放光芒,中國石油行業迎來歷史性轉折點,石油產量從1960年的520萬噸快速增加到1965年的1132萬噸,實現了石油自給。1978年,中國石油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進入世界主要產油大國行列,一舉粉碎了“中國貧油論”。
煤炭和電力行業如火如荼地發展。1972年,中央鼓勵地方煤礦和小煤礦發展,1978年煤炭產能達到6.18億噸,與1949年的0.3億噸相比,增加了20倍。1949年到1978年,中國電力裝機容量從185千瓦增加到5712萬千瓦、發電量從43億千瓦時增加到2565億千瓦時,分別增加了30倍和60倍,躍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能源行業飛躍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後,從“原油產量1億噸包幹”“煤炭行業投入產出總承包”到“廠網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使能源行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發展一躍千里,取得令人震撼的巨大成就。
煤炭行業迎來黃金時代。在“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大中小一起上”的政策引導下,政府放開了准入限制,吹響了煤炭行業市場化改革的號角。1985年實行煤炭行業投入產出總承包,1994年取消統一的煤炭計劃價格。市場化轉型激發了企業活力,2002年迎來超常發展期,煤炭產量連上新台階:2004年突破20億噸,2009年突破30億噸,2012年接近40億噸。
油氣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1981年國務院實行原油產量1億噸包幹政策,油田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石油產量從1億噸增長到2012年的2.07億噸。以2004年“西氣東輸”和“川氣東送”為標誌,天然氣勘探開發進入快速發展期;建成鄂爾多斯、塔里木、四川和南海四大天然氣生產基地,天然氣年產量由2001年的300億方上升到2012年的超1100億方。
電力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從1987年“集資辦電”到1993年組建五大電力集團,從1997年實行“政企分開”到2002年開展“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市場化改革為電力工業迅猛發展送來了東風。電力結構上,可再生能源嶄露鋒芒,2007年建成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漫灣電站,2009年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力發電站——三峽水電站,中國不斷譜寫水電傳奇。2011年,中國發電裝機容量、發電量規模躍居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