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去煤電”不宜盲目一刀切
http://www.CRNTT.com   2021-08-02 08:05:58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減碳轉型,有助於早日實現“雙碳”目標。但更要看到煤電仍是目前最可靠的電力能源,而且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煤電仍是最主要的調峰電源,在維護電力安全和托底保供方面將起到“壓艙石”作用。

  一份公開文件,讓古城西安衝上熱搜。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關於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 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西安“‘十四五’末退出煤電”的目標。這意味著,2025年前西安燃煤熱電企業將全部關停或搬遷。

  熱電供應屬於基本民生保障,事關群眾福祉。多年來,燃煤一直是西安熱電生產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今要在5年內退出所有煤電機組,力度強、決心大,引發社會關注不足為怪。輿論一方面對當地政府通過“去煤電”持續改善大氣質量的做法表示認可,另一方面也對煤電退出後能否找到足夠的替代能源產生擔憂。

  據公開報道,西安早在數年前就著手對燃煤機組進行煤改氣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此次西安設定“去煤電”時間表,恰逢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久,可謂既“減污”又“減碳”。而在替代能源的選擇上,陝西本身就是天然氣生產大省,若以此為基礎構建多氣源、多層級天然氣供應體系,實現天然氣對電煤使用的替代,從技術性、經濟性上看是可行的。

  不過,考慮到我國天然氣供應整體趨緊的實際,特別是在天然氣保供全國“一盤棋”的大背景下,西安要實現天然氣全面替代燃煤,可能還會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據悉,西安已著手制定相關應急預案,科學部署能源替代工作,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熱電供應不足。

  從全國範圍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城市還為數不少。個別地方因煤引發的嚴重污染一度讓人談“煤”色變,甚至還把燃煤與污染直接畫上了等號。那麼,這些地方是不是都要像西安那樣徹底“去煤電”呢?我們認為,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宜盲目“一刀切”。

  從實際效果看,“去煤電”對於減污降碳效果最直接,但從運行成本看,那些天然氣資源較為缺乏的地方,選擇天然氣替代產生的成本可能要遠高於“去煤電”成本,一旦兩者不能協調推進,勢必會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影響。去冬今春的寒潮天氣讓不少地方措手不及,關鍵時刻還是煤電頂上才填補了供應缺口,這也正是“去煤電”不宜蜂擁而上的原因之一。

  從電力安全性看,煤電被可再生能源替代是大勢所趨,但在中短期內煤電暫不宜輕言全部退出。如果不考慮環境成本的話,煤電目前仍是最便宜、最可靠的電力能源,同時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隨著風、光發電大比例接入電網,必須匹配一定量靈活可調的電源,以確保電網的安全性。在這個過程中,煤電仍是最主要的調峰電源,將起到托底保供“壓艙石”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污染治理和“雙碳”目標的硬約束下,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嚴控煤電項目建設,是我國經濟實現低碳轉型的必然要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及相關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減碳轉型,有助於早日實現上述目標。

  但也要看到,由於各地資源禀賦、煤電服役期限和經營狀況不同,對於那些具備條件的地區或企業,無論是選擇主動退出還是提前退出,都不失為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有一個基本前提是,要科學配置好煤電資源,該退出的要有序退出,該保留的也要合理保留。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