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人民幣資產顯現吸引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8-02 14:55:31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3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2.5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5%,增幅和過去幾年每個季度的增幅基本相當。總體來看,近年來,中國的外債規模穩步增加,當前延續了這一態勢。

  外債餘額持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什麼?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從外債增加的構成來看,近一段時間,中國外債增加主要是來源於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債券。2020年以來,外資購買境內債券大概占了全口徑外債增幅的一半。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債券市場持續開放,人民幣資產收益良好,避險屬性也在增強。這一類外債投資者中,一半以上是境外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類的機構。在投資標的上,主要是政府部門發行的債券,相對來說穩定性比較高。

  “我們觀察了相關長期資金匯入變化,2019年以來,有的時候外匯市場供求壓力大一些,有的時候小一些,有的時候美元指數上漲得多一些或者跌得多一些,人民幣升得多一些、貶得多一些,無論是什麼樣的情況,相關投資資金2019年以來始終是流入的,已經連續30個月呈現淨流入的態勢。所以,這主要反映了境外投資者多元化配置資產和尋求穩定收益的選擇和需求。”王春英說。

  如何看待下一步外債發展的趨勢?王春英認為,首先,對於投資者形成吸引力的因素仍然存在,境外投資者還會繼續投資我們的債券,未來外債的增長還主要以這類資金為主。今年10月,中國國債將正式納入富時羅素世界債券國債指數,至此,國際上主流的相關指數裡都將涵蓋人民幣債券。6月末,國內債券托管量中外資占比3.1%,未來提升的空間比較大。同時,也不會高速增長,因為全球經濟恢復,外部流動性、利率水平都會回歸常態。所以,外資增持境內債券的步伐應該是更加穩健的,會以長期投資和多元化資產配置為主。

  其次,從去年以來,非居民存款增長占全口徑外債增幅的30%左右。非居民存款主要是境外中資背景的企業在銀行的存款增加,很多企業在香港上市、發債,籌集資金以後,存回境內的商業銀行。對於境內商業銀行來說是被動形成的一部分負債,不是主動融資。在國內外匯流動性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更加傾向於把這部分資金運用於境外,總體體現為“外來外去”。還有一個特點,非居民外匯存款一般情況下,除了QFII資金以外,是不可以結匯的,如果提款也不會涉及購匯。所以,“外來外去”不涉及結匯、購匯,就對跨境資金的淨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再次,貸款和貿易信貸等傳統的融資型外債總體是穩定的。截至3月末,這類外債餘額與2020年底持平,且低於2014年末的歷史高點。說明儘管外部流動性比較寬鬆,但中國的企業預期比較穩定,跨境融資理性有序,沒有出現明顯的大規模加杠杆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外債2.5萬億美元的規模會不會比較高,風險會不會比較大?對此,王春英表示,從一些宏觀指標來看,中國當前的外債不論是幣種結構還是期限結構都在優化,總體的償債能力比較強。截至3月末,人民幣外債占比43%,比去年末提高了1.3個百分點。中長期的外債占比是45%,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從外債的安全性指標來看,截至去年末,外債負債率、償債率、債務率都在國際安全線以內,而且都低於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水平。

  “所以,不論是從結構還是總體來說,外債風險都是可控的。外匯局會持續監測、關注,特別是關注幣種和結構的變化,也會注重引導市場主體去關注風險、強化風險意識,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資產負債結構。”王春英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