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毅夫: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具有兩大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1-08-10 08:13:29


 
  再看換道超車優勢。由於當時還未出現大數據和互聯網行業,所以德國、日本和韓國都不具備這一優勢。換道超車以發展新經濟為基礎,新經濟的一個很重要特征就是出現獨角獸企業。一家創業公司成立不到十年,尚未上市,但市場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這就是所謂的獨角獸企業。2019年全世界擁有484家獨角獸企業,中國206家、美國203家;2020年全世界有586家獨角獸企業,美國233家、中國227家。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發展這些研發周期短、人力資本投入為主的新經濟,中國和發達國家有條件直接競爭。如果以生產軟件產品為主,中國還具備世界上最大的軟件產品應用市場的優勢;如果以硬件生產為主,中國也擁有全世界最好的產業配套。這個換道超車優勢將更加增強我們對我國未來增長潛力的信心。

  面對美國“卡脖子”不用太悲觀

  文章稱,利用後來者優勢是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有人還會問,現在我們被美國“卡脖子”了,如果不能從美國引進先進技術,我們的增長潛力會不會大大降低?

  我們知道,世界上擁有先進技術的發達國家並不只有美國。如果其他發達國家的高科技企業不把產品賣給中國,它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是自廢武功放棄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像芯片這樣的高科技產品,30%的市場都在中國,如果企業無視中國市場,該行業就有可能從暴利變為低利甚至虧損。

  而且高科技產品的特性是迭代特別快,企業必須保證大量的研發投入來維持產品的先進優勢,而大量的研發投入離不開用企業盈利來做保障。因此,美國卡中國脖子的行為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果單純從企業利潤和未來的競爭能力考慮,我相信沒有一家美國企業不願意把產品賣給中國,主要是美國政府不讓他們賣。

  同樣擁有高科技的德國企業就不會面臨美國企業的困境。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特朗普見面或者與拜登通電話時一直在表示,德國既希望維持與美國的友好關係,也希望維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同理,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的高科技企業也是如此,因為他們並不想為了維護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而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

  如果美國擁有某些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先進技術,又強制不賣給中國,怎麼辦?觀點是,這樣的技術可能有,但不會太多。既然不多,那我們就用新型的舉國體制集中力量去完成技術攻堅。以我們現在的經濟、科技和產業實力,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都有希望突破。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引發的中美摩擦會持續很長時間,但相信,中國經濟在2035年之前仍然具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即便我們要應對人口老齡化、碳達峰碳中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問題,中國也有可能達到年均6%左右的增長速度,保證實現2035年GDP總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所需要的年均4.7%的增長。到2030年,中國經濟規模即使按市場匯率計算,也可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到2049年,中國人均GDP可以達到美國的一半,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三市五省”的人均GDP、經濟規模、產業、技術水平都與美國水平相當,中國將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美國不再有卡中國脖子的技術優勢。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中美關係也會因此達到新的平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