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分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8-22 09:39:35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國內保供穩價政策調控初見成效,加上全球貨幣金融環境的變化,大宗商品開始降溫,品種之間出現分化。當前的大宗商品價格問題,更多反映的是實體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下一步,需要把對大宗商品價格的調控上升到穩增長、防通脹的高度,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各項工作。

  經濟日報發表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文章表示,7月下旬以來,國內保供穩價政策調控初見成效,加上全球貨幣金融環境的變化,大宗商品開始降溫,品種之間出現分化。鐵礦石價格明顯下跌,銅、鋁等金屬高位震蕩,不過目前依然有個別品種如焦煤的供需矛盾突出,受限於供給能力不足,價格依然高燒不退。這種局面也反映出大宗商品市場運行的複雜性,以及經濟穩增長面臨的壓力。

  文章分析,從全球資金面來看,最近美聯儲頻頻釋放退出貨幣寬鬆的信號,美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也大幅縮水,加上多個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開始加息,全球範圍內貨幣寬鬆的政策基調正在轉向。從國內來看,在經過對重點企業約談、調整期貨保證金、規範流通秩序等措施後,市場上投機炒作力量逐步淡出。因此,當前的大宗商品價格問題,更多反映的是實體經濟運行中的問題。

  以鐵礦石為例,中國加強了需求側管理。一是5月份以來,分兩個批次取消了100多種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又提高了鉻鐵、高純生鐵的出口關稅,對不合理外需進行了調控。二是落實壓減粗鋼產量的工作部署,多個省份陸續公布了粗鋼產量壓減計劃,目前中國粗鋼日產量已經出現同比下降。在調控政策的影響下,7月份鐵礦石進口量同比下降21.4%,鐵礦石期貨距高點已有35%左右跌幅。

  文章認為,相對於鐵礦石的單一用途,對煤炭相關產品的調控就相對複雜。煤炭的兩個主要用途是火力發電和煉焦,兩者占到了煤炭消耗量的70%。今年以來,在“減碳”政策要求下,國內煤炭產能釋放受到限制,煤礦事故導致的停產以及7月份以來的惡劣天氣,又加劇了這一情況。另外,今年的煤炭進口量大幅低於往年同期水平。而從需求側看,夏季用電高峰期各地用電緊張的情況頻現,如不能保證工業用電和居民用電,勢必會影響經濟復甦步伐。從全局出發,應優先保障動力煤供應,所以焦煤供應受到限制,價格上出現高燒不退的情況。

  近期,中國大力糾正運動式“減碳”,釋放國內煤炭產能,並投放煤炭儲備,還加大了煤炭的進口力度,多管齊下保障煤炭供應。在政策調控下,目前全國煤炭產量明顯增加,用電旺季進入尾聲,需求持續回落,電廠供煤已經大於耗煤。隨著動力煤供應緊張的緩解,預計焦煤供應缺口也會逐步減小,價格有望趨穩。

  文章指出,需要注意的是,7月份國內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這裡面既有去年下半年基數增大的原因,也有惡劣天氣和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的影響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高位運行壓制了企業盈利能力和投資意願,進而對就業、消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需要把對大宗商品價格的調控上升到穩增長、防通脹的高度,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各項工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