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與實現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1-08-27 08:31:04


 
  積極探索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文章指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當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雖然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問題,但完全有條件進一步推動解決這些問題。

  從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經驗和啟示看,社會公平問題處理得好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序。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對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非常重要,尤其對我們這樣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至關重要。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問題。

  共同富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中很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沒有扎扎實實的發展成果,共同富裕就無從談起。只有生產力高度發展了,物質財富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更好地分配,也更有分配調整的回旋餘地。因此,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調動各方面創新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靠勤勞實幹興邦,靠勤勞實幹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

  在做大“蛋糕”的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此,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准性,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通過深化相關制度改革增強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初次分配制度直接影響分配秩序和分配結果,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直接的重要影響。一是合理安排勞動、財政收入等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發揮財稅和金融資源的調配作用,穩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完善工資形成和增長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營造全社會崇尚勞動、勤勞致富的社會風尚。三是通過改善創業環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出多樣化的理財工具等,拓展居民收入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四是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合法致富,促進各類資本規範健康發展,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五是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研究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通過深化相關制度改革加強再分配的調節性職能。一是完善稅收制度,包括完善稅種、合理確定各類稅種的稅基和稅率、完善收入和財產的個人申報制度和稅收監管制度、嚴格稅收執法等。二是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重,構建以一般轉移支付為主、專項轉移支付為輔的模式。三是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公共財政制度,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向公共服務領域,突出重點並加強薄弱環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四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兜底救助體系、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五是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完善有利於第三次分配的法律和法規、有效的民間組織監管機制、慈善捐贈的稅收減免制度,積極發揮第三次分配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

  通過深化相關制度改革增強配套制度的保障性職能。共同富裕離不開分配起點的公平化、分配秩序的有序化、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化,是各主體、各層面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發展狀況合力作用的結果。保障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涵蓋經濟社會各領域、各環節,包括公平教育制度、充分就業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公平競爭機制、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普惠金融制度等。保障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對於分配秩序、分配格局等具有重要影響,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