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邁好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堅實步伐
http://www.CRNTT.com   2021-08-30 08:40:57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到2035年,廣州要建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成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地!

  日前,廣州市新聞辦舉辦《廣州市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下稱《規劃》)新聞發布會。《規劃》明確,到2025年,廣州要構建形成“樞紐+通道+網絡”的交通物流網絡,推動形成陸海空聯動、區域協調互濟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物流中心和亞太地區供應鏈組織中心。

  物流,物品的流通之謂也。它被稱為經濟的血脈,被視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在現代經濟體系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以致業內流行一句話——得物流者得天下。物流強大,則“血脈”強勁、通暢,將為肌體帶來源源動力,加快全身循環。物流之於一座城市呢?於民,事關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企業而言,物流條件、物流成本正是投資興業的重要考量,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

  廣州,一座“流量之城”。物流,正是流量中的一大“支流”。古時,蓮花山下,參天大舶望塔而行,南海神廟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見證。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世界上唯一千年不衰的商業城市和重要港口,千年商都之興,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得益於物流。再看今朝,1957年廣交會落戶廣州,改革開放中廣州領風氣之先;作為“南大門”,廣州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不斷加強……開放,廣州的城市品格之一;物流,在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那麼,如何看待、理解《規劃》?

  一是勢在必行。對任何一座城市而言,只有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斷超越,才能永葆生機。城市能級是城市能量、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集中體現,而核心競爭力是一座城市不可替代的、可帶來比較優勢的關鍵能力。不是所有優勢,都是核心競爭力。廣州作為一座門戶城市、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樞紐、做物流,正是難以被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如今,新形勢新任務賦予廣州更重大的使命。像廣州這種超大城市,一定要更好發揮中心輻射作用,必須作出大貢獻。加快建設國際物流中心,集聚“國際玩家”、配置全球資源,正是廣州的發展所需,是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所系,勢在必行。

  二是正當其時。經謀篇布局、悉心培育,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現代物流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物流中心地位持續提高。如今,廣州已是全國快遞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去年空港貨郵吞吐量居全國第二,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貨物吞吐分別位居全球第5、第4位……基礎打牢,更要拔節生長;機遇已至,必須乘勢而上。如今“十四五”開局,新征程開啟,面對“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等重大歷史機遇,廣州向國際物流中心挺進,可謂正當其時,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貫徹落實?《規劃》立足廣州,著眼長遠,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清晰的著力點、具體的施工圖。就落實而言,要全力提升硬實力,也要把軟環境放在更突出位置。要知道“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需要構建“5+10+N”物流樞紐布局體系、拓展“海陸空”大通道等硬核“家底”,也要在高效服務、科技賦能、創新監管等方面發力,做到最高最好最優。要聚焦長遠目標,秉持最高標準,也要細化任務、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一年接著一年幹,確保開好局、步伐穩健。

  縱觀全球,經濟高地一定是功能高地。奮力邁向國際物流中心,廣州將功能更強、能量更大,更好服務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夏振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