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舊怨”加“新傷”,法美心結恐難解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0:58:26


6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法國總統馬克龍對媒體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據新華社發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定於10月4日至6日訪問法國,此訪的一個重要任務是修復因美英澳核潛艇合作及法澳潛艇合同解約而受損的美法關係。
分析人士認為,法美在外交理念和經濟利益上存在分歧,過去就多有齟齬,近年來華盛頓奉行“美國優先”,與巴黎的“歐洲戰略自主”更加無法兼容。“舊怨”加“新傷”,雙方深層矛盾很難通過幾次外交訪問或口頭示好就得到解決。


  屢有政治分歧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美國負責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卡倫·唐弗裡德表示,布林肯的巴黎之行將把加強美法關係及美歐關係作為重點。她說,修復美法關係“需要時間,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9月15日宣布建立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美英將支持澳海軍建立核潛艇部隊,澳將與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潛艇。澳法簽訂的數百億美元潛艇大單隨之撕毀。此事導致法美關係陷入危機,法國駐美大使一度被召回。

  分析人士指出,這並非法美關係第一次遭受重創。二戰以來,法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在許多重大國際事件中不願唯美國馬首是瞻。雙方政治分歧時有發生,兩國關係屢次跌入低谷。

  上世紀60年代,美國陷入越南戰爭泥潭,希望法國出手相助。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對美國的一再請求置之不理,拒絕參戰,反而警告美國“亞洲不會屈從於美國的意志”。

  2003年,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軍發動伊拉克戰爭,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站在了反戰陣營前列。戰爭開始前,希拉克明確表示法國會在聯合國安理會行使否決權。希拉克堅定的反戰立場導致法美關係在此後多年處於低谷。

  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上任以來尋求“歐洲戰略自主”,法美在政治外交領域矛盾頻發。2019年底,馬克龍批評北約內部缺乏戰略協調,正在經歷“腦死亡”,此番言論在很大程度上針對美國。


  經常為利相爭

  雖然法美標榜擁有“共同價值觀”,但“利”字當頭,兩國經常為利益翻臉,美國施展“長臂管轄”打壓法國企業的往事也令法國耿耿於懷。

  2013年4月,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被美方逮捕。美國司法部以涉嫌商業賄賂為由起訴皮耶魯齊,並對阿爾斯通公司處以7.72億美元巨額罰款。在美方巨大壓力下,阿爾斯通公司最終將其電力業務出售給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2014年,美國指控法國巴黎銀行為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轉移資金,迫使該行支付近90億美元罰款。該行十餘名高管也因此被迫離職。

  近年來,法美在數字稅等領域纏鬥不斷。2019年,法國提出將對在法經營的互聯網巨頭開征數字稅,作為該政策主要目標的美國互聯網企業利益受損。美國隨後對價值約75億美元的歐盟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對象不僅覆蓋空客飛機,還包括法國葡萄酒等多種歐洲特色農產品,波及法國約50萬葡萄酒從業人員。

  法國智庫席勒研究所研究員克里斯蒂娜·比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式霸凌從未放過其盟友,也不局限在政治領域。美國為維護自身利益脅迫盟友和其他國家就範的做法日益公開和粗暴,越來越不得人心。


  深層矛盾難解

  此次潛艇事件對法美關係而言可謂“舊怨”之上又添“新傷”。儘管目前形勢有所緩和,法國駐美大使也已返回華盛頓,但法國外長勒德里昂9月底表示,法美關係尚未走出危機。

  分析人士認為,法美之間以及歐美之間在地緣政治和戰略利益等方面的深層次矛盾難以消除,恐為今後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埋下伏筆。

  法國新索邦大學研究員安妮克·西澤爾認為,巴黎不會再對白宮的新主人“抱有任何幻想”。法美關係專家妮科爾·巴沙朗對媒體表示,這場危機的影響將持久存在,重建信任並非易事。

  此外,潛艇事件再次引發“美國優先”和“歐洲自主”的激烈碰撞,將對法國力推的歐洲戰略自主以及北約戰略理念產生深遠影響。9月16日,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和防長帕利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這一事件凸顯了歐洲戰略自主的必要性,只有戰略自主才能捍衛歐洲的價值觀和在全球的利益。9月22日,帕利接受法國參議院質詢時說,北約存在的理由不是搞對抗,而是維護跨大西洋安全,這一點必須提醒美國,“身為盟友不意味著成為服務於對方利益的人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母耕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明年上半年法國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此次潛艇事件讓歐洲國家看到了實現戰略自主的必要性,無疑將促使法國帶領歐盟大力推動這一進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