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把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21-10-07 13:53:24


生態建設(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據經濟日報消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這是繼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之後的細化要求。

  近年來,我們推動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實、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全面超額完成。以大氣環境質量為例,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比2015年增長5.8個百分點,超過“十三五”目標2.5個百分點。根據2020年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結果,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到89.5%,比2017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成效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認可。

  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十三五”的“堅決打好”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意味著將觸及的矛盾和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以大氣污染治理為例,污染治理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必須要啃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硬骨頭”,要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應當說,當前污染防治還存在著不少短板和不足,諸如人們的思想認識還不夠深,污染治理能力還不夠強,環境質量改善水平還不夠高,工作成效還不夠穩,污染治理範圍還不夠寬等。所謂“深入”,是對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提出的要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關鍵是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二氧化碳排放和傳統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源性,都來自於化石能源的燃燒和利用。減少化石能源、增加綠色能源的利用,在降低二氧化碳的同時,也能夠降低傳統污染物排放。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根本上還是高碳的能源結構和高耗能、高碳的產業結構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源頭上發力,推動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既降碳又減污,實現減污和降碳的協同增效。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轉變的關鍵時期。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就是要更好地推動環境治理從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頭預防、源頭治理有效轉變。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求緊盯污染防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要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

  同時,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建起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要統籌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擴大環境容量的同時,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特別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嚴把“兩高”項目准入關口,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一方面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一方面加強系統監管和全過程監管,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決不手軟。注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體現差別化,不搞一刀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在實效。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將日益展現出更加美麗的圖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