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部都會區——青年未來機遇所在
http://www.CRNTT.com   2021-10-10 09:23:58


規劃示意圖(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大公報消息,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將總面積約三百平方公里的新界北打造成北部都會區,都會區不單可以解決土地房屋供應問題,更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在創科上對接,形成構建一加一大於二、強強聯手的雙城故事。對於港青來說,這無疑是近在眼前的發展機遇。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只是報告重要看點之一。筆者注意到,根據《發展策略》,未來二十年將新開拓約六百公頃用地,新增超過十六萬個住宅單位,不僅可以解決房屋土地供應難題,更可以在該區提供六十五萬個就業職位,其中創科產業職位占十五萬。

  政府施政報告,既是城市發展的風向標,也是社會治理的戰略圖。此次施政報告在對接國家戰略、加強港深“強強聯手”等方面,實招連連,難能可貴的是,打造北部都會區等思路,更將社會治理的難點問題,如土地供應、房屋問題等,同“十四五”規劃中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有機結合,體現了政府施政的謀劃能力和事不避難的魄力。

  打造北部都會區,對於港青來說,意味著近在眼前的發展機遇。具體來說,有三點:

  一是引領學生群體更有針對性地挖潛基礎科學科目。打造新區,需要人才,特別是未來幾年,尤其需要創新型、複合型科技人才。以施政報告中的新田科技城為例,當中與創科相關的土地估計約有二百四十公頃,聯同深圳科創園區更可組成占地約五百四十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勢必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香港中學生群體可更有針對性地發展自身優勢科目,可一體考慮升學和可能的就業機會,優先選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科學科目。學校也應該加強北部都會區有關信息的宣貫,引導學生認識到未來的機遇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和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