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讓法治為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駕護航
http://www.CRNTT.com   2021-10-10 16:56:03


 

  物種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物種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包括區域物種多樣性(包括物種總數、物種密度和特有種比例等測量指標)和群落物種多樣性。物種多樣性保護一直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迄今為止,中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大熊貓、朱鹮、亞洲象、藏羚羊等多種瀕危野生動物數量持續下降態勢基本扭轉並實現恢復。

  其中,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80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1981年最初發現的7只增加到5000多只(包括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從1985年的180頭增加到目前的300頭左右;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40年前的僅存兩群不足10只增長到現在的五群35只;高原精靈藏羚羊野外種群由上世紀90年代末的6萬-7萬只恢復到現在的30萬只;白鶴由80年代初的210只增加到現在的4500餘只;黑臉琵鷺由本世紀初的1000餘只增加到現在的4000餘只;對於曾經消失的野生麋鹿,在北京南海子、江蘇大豐、湖北石首分別建立了三大保護種群,總數已突破8000只。此外,國家對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開展了搶救性保護,112種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實現野外回歸。

  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成績驕人。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態系統組成、功能的多樣性以及各種生態過程的多樣性,包括生態環境(生態空間)的多樣性、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等多個方面。其中,生態環境的多樣性是形成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空間基礎,而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反過來又可以反映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嚴防外來物種入侵對本地種群的危害,陸續發布4批《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制定《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共計公布83種外來入侵物種。其次,為了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通過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等舉措改善生態環境質量。2016-2020年期間,累計整治修復岸線1200公里,濱海濕地2.3萬公頃。2000-2017年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25%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

  此外,中國還通過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等方式,加強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保護。截至目前,中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劃定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其中的32個陸域優先區域總面積達276.3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28.8%。根據《“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所確定的目標,到2025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將達到57%,濕地保護率達到5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的比例將超過18%。屆時,中國的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將處於更高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