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機器學習能快速揭示細胞內部結構
http://www.CRNTT.com   2021-10-11 15:33:24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借由高功率顯微鏡和機器學習,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算法,可在整個細胞的超高分辨率圖像中自動識別大約3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器和其他結構。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領導該COSEM(電子顯微鏡下細胞分割)項目團隊的奧布蕾·魏格爾說,這些圖像中的細節幾乎不可能在整個細胞中手動解析。僅一個細胞的數據就由數萬張圖像組成,通過這些圖像追蹤該細胞的所有細胞器,需要一個人花60多年時間。但是新算法可在數小時內繪制出整個細胞。

  除了《自然》上兩篇文章外,研究團隊還發布了一個數據門戶“開放細胞器”,任何人都可通過該門戶訪問他們創建的數據集和工具。這些資源對於研究細胞器如何保持細胞運行非常寶貴,過去科學家們並不清楚不同細胞器和結構怎樣排列——它們如何相互接觸及占據多少空間。現在,這些隱藏的關係首次變得可見。

  在過去十年中,研究團隊使用高功率電子顯微鏡從多種細胞中收集了大量數據,包括哺乳動物細胞。

  最新的機器學習工具可在電子顯微鏡數據中精確定位突觸,即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研究人員調整了算法來繪制或分割細胞中的細胞器,該分割算法為圖像中的每個像素分配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反映了像素離最近的突觸有多遠,算法使用這些數字來識別和標記圖像中的所有突觸。COSEM算法的工作方式與之類似,但維度更多。研究人員根據每個像素與3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器和結構中的每一種的距離對每個像素進行分類。然後,算法整合所有這些數字來預測細胞器的位置。

  研究人員表示,利用這些數字,該算法還能判斷特定的數字組合是否合理。例如,一個像素不能既位於內質網內,同時又位於線粒體內。

  為了回答諸如細胞中有多少線粒體或它們的表面積是多少等問題,研究團隊構建的算法結合了有關細胞器特征的先驗知識。經過兩年的工作,COSEM研究團隊最終找到了一套算法,可為迄今為止收集的數據生成良好的結果。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將成像提升到更高的細節水平,並進一步優化工具和資源,創建一個更為廣泛的細胞標注數據庫和更多種細胞和組織的詳細圖像。這些成果將支持未來的新研究領域——4D細胞生理學,以了解細胞在構成有機體的不同組織中的相互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