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支持“小巨人” 企業上市要重實效
http://www.CRNTT.com   2021-10-18 15:39:38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最近,湖南、遼寧、廣東等地出台政策,積極開展優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支持相關企業登陸主板、科創板、新三板,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少人為此點贊,但也有少數人覺得是“老生常談”。

  自幾年前“專精特新”概念提出以來,就有浙江餘姚、江蘇江陰、福建晉江等地對中小企業上市重獎的先例,尤其在支持民營中小企業上市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然而,如何培育更多“小巨人”企業上市、給“上市的舊瓶裝新酒”,更加考驗各地智慧。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生產體系內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顯現,“卡脖子”問題突出。解決這一矛盾,要求中國經濟發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站在這一高度重新認識“小巨人”企業上市問題,各類市場主體更應主動適應新階段的新變化,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不能“撒胡椒面”,要有所取舍,符合高質量發展需求。那些“兩高一資”企業、與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精神相悖的企業,甚至已經在淘汰落後產能名單上的企業,即便財務數據再搶眼、稅收貢獻再突出、技術特色再鮮明,也不應納入培育“小巨人”企業上市的範疇。中小企業必須明晰,上市絕不是“排隊領大米”,而是在符合上市的必要條件下優中選優。

  支持“小巨人”企業上市要防止一擁而上,避免“為了上市而上市”。近兩年來,中小企業迎來一輪上市熱潮。中信證券統計,2019年至今,有560餘家中小企業成功上市,其中多數集中在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取道境外的港股、美股上市,流通市值在數百億元的“小巨人”企業數量占比超過八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