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一度家喻戶曉的金嗓子公司預期將於12月中旬從港交所退市,引發市場關注。
曾經的國內潤喉糖第一品牌,如今走到退市這一步,不禁讓人唏噓。作為上市公司,金嗓子的發展之路為何越走越窄?正如該公司自己所反省的,在上市後,公司財務業績喜憂參半,推出的產品吸引力不足,導致股價下跌,股份交易流動性日益減弱,無法吸引更多資本參與。可以說,該公司對自己退市主要原因的總結是清晰的。
回看金嗓子的創業史,發展中的起伏發人深思。一開始,金嗓子只是一家普通的糖果廠,其創造的夾心糖和夾心巧克力曾一度熱賣。但好景不長,大量的模仿者湧入市場,令其瞬間失去競爭優勢。公司創始人領悟到“科技創新”可以讓一家企業更具競爭力的道理,在機緣巧合下得到獨家配方後,將之與糖果結合創新,研發出風靡一時的潤喉糖(非處方藥)。公司做大上市後,市值曾高達60多億港元。然而,之後的金嗓子忘了起家的“科技創新”,反而吃起了“老本”。一直主打的喉寶、喉片兩款產品占據了其銷售額近九成,造成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局面。與此同時,公司還曾大搞多元化經營,遭遇失敗。長此以往,缺乏增長引擎,沒有分紅實力,自然不受投資人待見,股票價格一路下跌,最終退市,也就成了必然。
上市是一些公司發展壯大的重要里程碑。不少企業家也把企業上市當成奮鬥目標。殊不知,公司上市只是一個新起點,而不是終點。如果上市之後不能推陳出新、勇於創新,難免會遭遇黯然退市的結局。以退市的方式收場,不僅品牌的形象將蒙受損失,下一步的發展也會更加艱難。
在扎實穩妥推進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的當下,上市已不再像以前那麼有難度,難的是如何在資本市場一直乘風破浪。要做資本市場的“常青樹”,上市公司需要專注主業,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企業家們應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成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