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教育部:將生命安全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學教材
http://www.CRNTT.com   2021-11-17 12:41:19


  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近日,教育部印發《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堅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增強學生“安全為本”意識和能力,力求做到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指南》提出,要以學生健康成長和終身健康為核心,將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相關內容有機整合融入學科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關愛生命、熱愛生活的觀念,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科學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和社會危機事件,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危險預判、緊急避險、求生逃生等自救和他救技能,培養應急救護能力,提高防範網絡電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

  根據《指南》,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涉及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傳染病預防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安全應急與避險等5個領域,包括了健康問題與疾病預防控制、青春期心理、性侵害預防、珍愛生命、社交與社會適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30個核心要點。

  記者注意到,《指南》考慮到不同年齡學生身心發育特征和認知水平,對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分別設置教育目標和內容,循序漸進。

  小學階段通過基本知識介紹、具體技能訓練和個人衛生習慣培養,引導學生了解生命與生長發育知識、初步認識常見傳染病及預防措施,掌握自我保護、求助、避險與逃生的基本技能等。

  初中階段注重講解原理和機制,引導學生學習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預防性騷擾與性侵害的能力,學會正確對待挫折,提高情緒管理的能力,學會減壓放鬆方法,學會克服焦慮情緒,能夠主動求助等。

  高中階段主要強調學生的生命責任感和意義,引導學生理解生長速度的變化規律,理解性、愛情和婚姻的關係,提高健康的異性交往能力,學會正確應對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能夠識別並預防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等。

  在具體落實上,《指南》要求,以體育與健康學科落實為主,有機融入其他相關學科,教學實施以實踐體驗為主,組織開展實驗探究、情境體驗、虛擬仿真、現場教學、演練等活動,確保有效落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