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關注:碳中和如何重構全球地緣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21-11-19 00:32:57


主講人張銳(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第二部分“碳中和行動”中,張銳分享了五個具有地緣政治效應的行動。第一,碳干涉。碳干涉指國際關係行為體試圖定義碳中和的責任分工與行為標準,並據此對他國的政治決策、產業行動等實施單邊干預。當前,部分歐美發達國家在想成為碳中和領導者的衝動、督促發展中大國以及美國宣聲奪人、轉移輿論焦點的驅使下尤其熱衷於開展選擇性碳干涉。在行動上,碳干涉首先表現為強勢影響他國內政,指導對方“應該做什麼、不應做什麼”;其次表現為干涉化石燃料的國際投資,強行推動全球撤資。

  第二,碳邊境稅。碳邊境稅主要是為了應對企業規避碳減排措施和碳減排成本而出現的碳洩露現象。在行動層面,目前歐盟正在加速推進碳邊境稅的出台,拜登在其競選綱領中也提出了碳邊境稅的主張。但是受到碳足跡監測與核算異常複雜困難、碳稅的徵收與世界貿易組織自由貿易的規則相悖以及新興市場的集體抵制的影響,碳邊境稅的實施絕非易事。

  第三,能源的貿易格局。天然氣與氫能的貿易格局正處於大幅調整、加速建構的狀態。其中歐盟對天然氣的進口布局最具地緣政治色彩,其主要的訴求為繞開俄羅斯、拓展多元渠道。其次氫能的國際貿易格局正在成型,處於雙向發力的狀態。氫能有望重塑全球能源貿易,在國家間、大洲間建立新的依賴性聯繫,創造新的貿易渠道、也可能夯實現有貿易渠道的地位以及提升新興氫能生產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第四,關鍵礦產資源的控制。在碳中和時代,對關鍵礦產資源的大量需求將可能會帶來新的資源焦慮。其主要原因在於鋰礦、鈷礦和中重稀土資源具有高度的地理依附性,稀土產品的全球供應集中於中國以及隨著能源系統的脫碳速度加快,礦產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資源的稀缺程度持續上升。面對以上情況,目前歐盟、美國都採取了具有地緣政治色彩的行動來穩固自身在礦產資源上的主導權。

  第五,區域電力一體化,即跨國電網的建設。跨國電網的建設使得全球範圍內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分配,但是問題也隨著出現。一些大國在試圖主導所在區域內的電網連接,同時一些國家在參與電力一體化過程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地緣政治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