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積極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
http://www.CRNTT.com   2021-11-26 09:00:30


 
  第二,建立健全網絡服務平台。借用或擴充社區行政管理部門、社區養老服務管理機構、社區養老服務單位已有的網絡平台,收集整理社區居家養老人員的基本信息和養老服務資源信息,發布相關養老服務信息並實施管理。通過網絡社交工具,增強管理者、服務者和老人之間的聯絡,增強管理和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同時增強老人的歸屬感。

  第三,優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近年來,成都、重慶、上海、杭州等一些城市不斷創新方法,優化社區養老服務供給。這些新方式方法的核心內容,一是堅持需求導向,充實養老服務供給,包括助餐、助急、助醫、助行、助浴、助潔、家政等服務;二是提升便捷性,如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三是從實際出發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比如社區無服務機構的,可組織聯繫外部養老服務機構或商業性服務機構。

  第四,抓好社區重點老年對象的特殊養老服務。重病、傷殘、高齡等失能老人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點對象。社區居委會和養老服務機構應為這類老人建立專檔和聯繫制度,通過到家探訪、電話聯繫其本人或子女,了解其養老服務需求;為其聯繫相關服務機構或商業單位;幫助其解決可能面臨的服務難題或費用困難。

  第五,健全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設備。機構方面,鼓勵有條件的社區新建養老服務中心、養老院、托老所等,無資金或建設用地的,可借用當地機關事業單位收回的出租房或廢棄的舊房屋,培養其逐步形成綜合化、專業化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為就地就近開展養老上門服務或日托等提供機構支撐。設備方面,結合實際健全養老服務設備,包括健全養老服務機構的各種設備,組織對老年人居所和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其所需資金可採取“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等模式籌集。

  第六,依托社區養老管理和服務機構助推養老產業發展。養老產業包括老年療養、老年用品、老年服務、養老地產、老年文化、老年出行、老年餐飲等多個領域,有很大發展潛力。機構通過家訪或本社區網絡平台,了解收集本社區居家老人關於養老產業各方面的需求,為養老產業的發展提供市場信息引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特別是管理機構,應對來社區提供養老產業相關產品和勞務的商家進行資質審查,對其產品和勞務的質量、價格等組織評估,及時發現問題,防止假冒偽劣。機構需新建或健全養老院等設施並添置相關設備的,可編制建築或設備招標方案,組織養老產業企業競標。機構基於自身定位和從事的工作,為養老產業制定發展規劃、建立行業標準、改進提升服務水平等提供意見和建議。

  第七,將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向農村延伸。近些年來,許多農村地區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老齡人口占比比不少城市社區高許多,亟需建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同時,經過多年鄉村建設,特別是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完善,也逐漸具備了實施條件。

  田雪原:老齡社會服務體系,指社會服務於老年人口生存和發展的支持系統。當前,我國居家養老占比在80%以上,是老齡服務的主戰場。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構建以居家老齡服務為主體,社區老齡服務為補充,社會老齡服務為支撐三位一體、協同推進的老齡服務體系。當下,多建一些養老院、老年之家是合理和必要的,但必須將主要的財力、物力、人力轉移到居家服務上來。

  構建科學高效的社會老齡服務體系要借鑒國際社會成功做法,日本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日本居家養老服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以政府承擔主要支出的護理保險為依托,組織機構、人員上門提供養老服務。第二層次,專業公司對護理人員實行專門培訓,合格者憑證書上崗。第三層次,老齡居家服務享有13項護理福利:每年發給老人專項經費,用於加裝扶手、浴缸、桌椅等住宅適老改造;依據健康狀況對老年人進行護理等級評估,明確每一位老年人屬於哪個健康等級,處於健康期、帶病狀態還是傷殘,有針對性地實行分等級的護理;組織郵遞員,水、電、煤氣收費員,盒飯配送員等,利用工作之便入戶檢查居家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填寫檢查報告表,及時準確地掌握居家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有無發生意外和風險,形成社會健康檢查監護的網絡;等等。

  當前,日本居家養老服務所需的大部分資金由三項保險基金進行支付。老年年金即養老金承擔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消費的支出,醫療保險基金承擔醫療的支出,介護保險基金承擔護理照料的支出,這些保險基金是由老齡人口在勞動階段的繳費、政府和社區組織相應的配套投入積累而成的。

  擴大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主持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保障養老服務資金穩定持續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前,試點城市進展如何?

  姜春力: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納入國家戰略。“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2016年至2018年,上海、重慶、成都等15個試點城市和山東、吉林2個重點聯繫省份開展為期兩年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新增北京石景山區、天津市、烏魯木齊市等14個城市,在制度框架、政策標準、運行機制、管理辦法等方面繼續進行探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對首批15個試點城市進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評估後認為,試點城市較好地解決了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需求,制度保障功能初步顯現。當前,各試點城市制度覆蓋範圍主要是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群,部分地區擴大到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群,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

  籌資機制方面,試點城市正在探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通過優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賬結構、個人和用人單位繳費、劃轉醫保統籌基金結餘、政府財政補助、慈善公益捐助等途徑籌集資金。籌資主要來源是醫保基金,部分來自個人繳費和財政補貼。

  待遇支付方面,試點城市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護理服務需求、產品供給等,基本形成護理服務為主、現金補貼為輔的待遇支付形式。主要護理服務形式有醫療機構照護、養老機構照護、居家上門照護等。部分城市對自助居家護理進行現金補貼。

  此外,多數試點城市十分重視信息系統建設,實施智能化和網絡化管理。開發長期護理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確保基金安全;建立智能供需網絡服務平台,開通在線業務辦理通道,為失能老人及家屬提供便捷的經辦服務;推廣應用智能移動設備,實現失能人員與家屬、照護機構與服務人員、照護保險服務中心、醫保經辦機構、輔具租賃公司等環節的互聯互通。整體來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經過三年多的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壓力和經濟負擔得到減輕;節約醫療資源,提高了醫保基金使用績效;培育醫療與養老機構結合新動能,帶動社會資本加快投入發展醫養照護產業。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制度性問題。

  未來,要通過擴大試點繼續探索相關的體制機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模式和政策框架。此外,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繼續探索完善相關制度。

  探索建立責任共擔可持續獨立籌資機制。應將長期護理保險作為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中的一個獨立險種。按照權利義務對等、社會互助共濟、各方共擔責任的原則,探索建立可持續獨立籌資機制,由個人、用人單位和財政合理分擔責任,保證制度未來長期可持續。

  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探索政府主導、社商合作、市場培育的經辦方式,委托覆蓋面廣、信譽良好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管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優勢。

  完善不同部門之間涉老資金政策銜接。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平台上,將分布在不同部門的養老服務補貼、高齡補貼、老年殘疾人補貼等政策性資金補貼整合優化,提高政府涉老補貼資金使用效率。

  擴大試點應重點考慮不同類型的地區。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應統籌考慮經濟發展水平、老齡化程度、養老體系建設等因素,穩妥推進試點。制度覆蓋範圍要量力而行,待遇保障水平立足保基本。

  建立失能評估和護理服務指導性標準。組織專家學者研討並委托相關機構制定長期護理保險失能評定指導性國家標準,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護理服務基本項目、操作規範及收費標準等指導性目錄,規範護理服務和待遇保障內容。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