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球通脹壓力下,我國物價走勢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21-11-27 10:57:57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據新華社報道,近期,全球通脹壓力上升。與之相比,我國物價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但部分民生商品和日用消費品價格有所上漲。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通脹壓力持續將對我國物價走勢產生哪些影響?我國能否保持物價平穩運行?

  國內物價能否保持平穩運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5%,漲幅雖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宏觀調控預期目標,消費市場供需基本平穩。

  近期,全球不少地方物價水平明顯上行,如10月份美國CPI漲幅創近31年新高、歐元區追平歷史最高水平,部分經濟體已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通脹現象。

  “本輪全球通脹根源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的寬鬆財政貨幣政策,以及疫情防控失序等引發的供應鏈紊亂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立坤說。

  此外,全球能源供需失衡矛盾進一步加劇。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暴漲10倍,原油價格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進一步推高全球通脹水平。

  我國積極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同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科學把握政策力度、節奏和重點,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確保重要民生商品和基礎能源供應充足、價格平穩,成為全球物價的重要“穩定器”。

  業內人士分析,寬鬆政策、供給瓶頸等影響可能持續,預計全球通脹壓力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也警告,全球通脹上行風險加劇,通脹前景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通脹風險偏向上行,會給我國物價運行帶來一定輸入性壓力,但當前我國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供應量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物價總體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王立坤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室主任郭麗岩分析,隨著跨周期宏觀調控各項舉措精准到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持續釋放,經濟工作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國民經濟供需循環、產業循環、市場循環進一步暢通,穩定物價總水平的基礎將更加牢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