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糧食“十八連豐”仍有潛力可挖
http://www.CRNTT.com   2021-12-12 08:40:06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我國糧食生產克服了洪澇災害、持續陰雨天氣等不利影響,創造了“十八連豐”的奇跡,在高起點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年初確定的糧食增產目標,下一步需總結經驗、再接再厲,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今年國際糧價持續高位運行的情況下,國內糧價能夠始終保持平穩運行,是因為糧食增產為糧食安全夯實了底氣,為穩定物價奠定了基礎,為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小麥、稻穀兩大口糧產量穩步增加,小麥產需平衡略有結餘,稻穀連續多年產大於需,但玉米從階段性過剩變為產不足需,供需關係較為緊張,成為去年以來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今年我國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均實現增產,其中玉米產量增加較多,比上年增加238億斤,使得玉米供需形勢持續好轉,確保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玉米產量大幅增加,而大豆產量比上年減少64億斤,下降幅度達16.4%。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玉米與大豆爭地的必然結果。去年以來,在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的刺激下,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今年玉米比上年增加3090萬畝,而大豆種植面積減少2200萬畝。在人多地少的國情糧情下,增加玉米種植面積,難免會擠占大豆種植面積,這也是在新的糧食安全形勢下不得不作出的一種取舍。

  今年糧食增產主要是播種面積增加和單產提高的結果。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今年各地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耕地方面,各地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農民複墾撂荒地,開發冬閑田,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在種子方面,不斷提高育種水平,擴大高產作物玉米播種面積,促進糧食單產增加。

  然而,受到資源、環境以及育種技術研發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約,我國糧食持續增產的難度越來越大,2015年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3萬億斤後,糧食增產趨勢明顯放緩,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值得高興的是,今年我國水稻、小麥和玉米試驗田產量不斷創新高,說明我國糧食單產的峰值尚未到來,糧食產量還沒有到達“天花板”。有關方面需要加大糧食科技研發力度,全面推廣精耕細作技術,不斷挖掘糧食增產潛力。

  當前種糧效益較低,是我國糧食持續增產面臨的一大挑戰。農民種糧是否有積極性,關鍵還是要看種糧賺不賺錢。今年在我國糧食保供穩價政策之下,糧食價格總體保持平穩,但化肥、農藥價格大幅上漲,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農民種糧收益相應減少。在糧食增產的高起點上實現糧食持續增產,還需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種糧收益。一方面,要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通過政策杠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並且要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提升糧食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水平,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要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構建“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種糧農民分享糧食全產業鏈發展的增值收益。

  播種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受秋季持續陰雨天氣和冷冬天氣影響,今年秋播冬種延遲,明年糧食穩產增產的難度增大。這需要做好麥田冬季管理,確保小麥安全過冬,為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好基礎。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