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http://www.CRNTT.com   2021-12-15 10:10:00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把握新格局,共享新機遇。”12月7日,2021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南京市和台北市同步舉行,500多位兩岸工商界人士共話兩岸經貿合作大局。凝聚兩岸共識,深化經濟合作,越來越成為符合兩岸民心所向的時代強音;也是兩岸同胞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實現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一家親,都是中國人,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改革開放40多年間,兩岸同胞始終同舟共濟、攜手前行。特別是兩岸恢復交流34年來,祖國大陸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不斷繁榮發展的進程,既是一部包括在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的奮進史,也是一部祖國大陸不斷向台灣同胞開放廣闊投資空間和寶貴發展機遇的團結史。1987年年底,在兩岸同胞和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下,兩岸長期隔絕狀態終於結束。堅冰被打破,交流複陽春。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兩岸交流幅度不斷擴大,層次深化,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格局逐漸形成,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在這個過程中,經貿往來始終是兩岸交流的重要領域、渠道和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更加光明的前景,我們為同胞謀福祉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30多年來,一代代台灣同胞深度參與祖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勇立時代潮頭。有的一家三代在大陸投資興業,開枝散葉,不僅發展了蓬勃的事業,更建設了美好的家園;有的單槍匹馬來大陸,靠著聰明才智和辛勤努力,從無到有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利用大陸全球第一的消費市場和日益優良的營商環境,不斷擴大商業版圖,創出了國內外都響當當的一批金字招牌。特別是在信息時代,有的在陸台生,利用一個微信公眾號,開發出為兩岸青年提供文化交流、商業交往甚至“牽起姻緣”的平台,傳為佳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逐步為台企台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是我們的莊嚴承諾。”祖國大陸不斷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近年來,從“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到今年的“農林22條措施”,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暖人心、穩預期,賦予更強大動力,使台商台企充分分享大陸發展機遇、融入新發展格局,也幫助更多台灣同胞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嚴峻形勢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出台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統籌做好支持台資企業發展和推進台資項目的“11條措施”,助力大陸台企有序復工復產達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對兩岸關係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儘管民進黨當局不斷“以疫謀獨”、推動兩岸經濟“脫鈎”,妄圖使兩岸關係更加複雜嚴峻,但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祖國大陸始終是廣大台商台企投資興業的熱土和發展進步的依靠。

  “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廣大台企台胞意味著重大機遇和長期利好。以事實為依據對“台獨”頑固分子及其金主予以精准打擊,也是為了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有強大祖國做依靠,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支振鋒(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