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人民日報評論,12月13日,中國向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第六次審議大會提交《中國關於規範人工智能軍事應用的立場文件》。這是中國首次就規範人工智能軍事應用問題提出倡議,也是《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框架下首份關於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問題的立場文件。這是中國因應國際安全和新興科技發展形勢、積極引領國際安全治理進程的又一重要努力。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世界。在軍事領域,隨著無人機、無人艇、機器狗等無人作戰平台的出現,人工智能的強大賦能作用嶄露頭角,各國紛紛布局加快人工智能軍事應用。但人工智能技術的軍事應用尚存諸多不確定性,可能對國際安全、戰略穩定、治理規則、倫理道德等產生複雜影響。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要課題。
中國向來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安全問題,主張秉持負責任態度,統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風險防範,推動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領導人明確指出,要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維護人民利益和國家安全,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這一重要論述不僅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指明方向,更為加強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了基本思路、貢獻了中國智慧。
推動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國不僅是積極倡導者,更是率先踐行者。2019年以來,中國先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範》等文件,明確了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行動指南。中國發布《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明確提出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應對數據安全風險挑戰。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問題討論,推動各方達成11條指導原則。今年5月,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期間,主持召開“新興科技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影響”阿里亞模式會議,推動安理會首次聚焦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問題,為國際社會探討新興科技全球治理問題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國關於規範人工智能軍事應用的立場文件》主張,各國尤其是大國應本著慎重負責的態度在軍事領域研發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不謀求絕對軍事優勢;人工智能軍事應用不應成為發動戰爭和謀求霸權的工具,不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危害他國主權和領土安全;應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原則,確保相關武器及其作戰手段符合國際人道主義法,避免誤用惡用和濫殺濫傷;應確保相關武器系統不脫離人的控制,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應加強對人工智能潛在風險的研判,降低擴散風險;應建立普遍參與的國際機制,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這些主張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維護人類福祉,堅守公平正義,體現了大國責任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