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極財政助力穩增長 側重效能和精准
http://www.CRNTT.com   2021-12-17 09:50:56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要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調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這是順應當前和下一階段經濟形勢做出的非常及時和果斷的部署。

  明年的經濟形勢要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22年中國經濟處於新舊動能切換期,經濟驅動力量將轉換到消費、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但是新動能短期內還難以完全取代舊動能。面對此種形勢,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對衝經濟社會風險責無旁貸,發揮三重功效:一是發揮逆周期的總量調節效果穩定總需求,二是推動結構性改革穩定市場預期,三是從長期看優化供給結構。

  明年積極財政政策側重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續,收入端將出台新的減稅降費政策,支出端的強度和進度都要優於今年。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主基調為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續。“提升效能”反映財政緊平衡態勢仍存,要求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從“量”轉向“質”。“精准”則是要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更好發揮結構性調節功能,服務國家戰略任務和大局穩定。明年財政政策重點工作可能包括擴大內需、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落實“雙碳”目標、促進共同富裕、促進科技創新、“六穩”“六保”、化解風險等。“可持續”反映了我國政策不僅考慮當前,而且考慮未來,不透支未來財政空間,有歷史的責任感。

  二是明年將更加精准地推出新的減稅降費政策。明年市場主體依然面臨較大壓力,有必要出台新的減稅政策提高市場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同時,要體現出結構性和精准有效性,尤其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當然,減稅要兼顧長遠的財政可持續性和稅制合理性,以達到激發市場主體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經濟、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

  三是明年的支出強度是相對較硬性目標,調動地方積極性讓支出節奏前移,適度超前基建形成有效投資。從“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到今年會議要求的“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最大的變化就是“保持”到“保證”,去掉“適度”,說明支出強度是硬目標,有利於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政策發力適當靠前”主要是基於明年上半年的經濟壓力較大,政策要提前出手。超前基建的主要意圖在於穩投資,擴大有效投資,實現穩增長、補短板、優化供給結構的作用,超前基建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但是不能投向過剩領域,而應該向新基建以及智慧城市、地下管廊等領域,以提高應對突發的極端自然災害和大城市管理能力。

  四是推動財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層政府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當前財政難題仍是收支矛盾突出,基層政府的“三保”困難。直達機制就是推動財力下沉的最直接體現,中央和省級政府加大對市縣的轉移支付也是題中之意。

  五是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嚴肅財經紀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財政對衝經濟和社會風險的代價是財政自身風險會擴大。因此,即使在經濟下行加大、房地產和金融風險上升的背景下,仍要堅守財政紀律。為了穩定宏觀大局,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將是相當長時期的常態,也體現出黨政部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羅志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