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城市是創新的策源地、根據地和發散地,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聚集地,完全可以說城市就是創新的中心。全域創新指的是在城市區域內,以全面創新、協同創新為基礎,通過對區域內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進行全方位整合、系統化配置的創新驅動新戰略。全域創新的基本特征是開放、協同、共享和泛在,是全鏈條、全區域、全要素、全社會的系統創新,是全行業、各部門、各種所有制企業集體參與的全面創新。
廣州日報發表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副校長、研究員丁旭光,廣州市荔灣區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王雲峰文章表示,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形態、新理念、新模型,全域創新是區域創新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將整體城市置身於創新之中,讓城市的各部門、各層級、各行業、各個群體均學習創新、支持鼓勵創新,投身創新活動,造就全域支持創新、參與創新,人人均可創新,創新無處不在、無人不曉的宏大局面,舉全域之力進行創新,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創新成為城市文化行為,創新基因植入城市體內、融進城市血液之中,成為城市的禀賦和特質。
注重系統推進 構建全域創新完整鏈條
文章稱,全域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全鏈條創新中,要聚力創新發展,聚焦打造全域創新策源地,以實際行動書寫創新新畫卷,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創新動能。各大城市需通過扎實的科技創新行動,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以全域創新統領城市“十四五”發展,需要圍繞創新進行布局,將人才、金融、產業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鏈條,圍繞創新鏈布局人才、金融、產業和政策環境鏈條,相應的,要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創新鏈,把重點放在提升提高全產業創新價值、全區域創新能力、拓展全要素創新空間、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等方面,打造全面創新和協同創新相互作用的“磁力場”,實現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的高效聚集、整合與配置。城市黨委政府及各級各部門要合力推進,創新服務方式,提供更加精准優質的服務,努力為各方投身、參與、推動全域創新建設提供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強化載體平台引領 推進全區域協同創新
文章指出,全域創新強調區域全覆蓋,要求每一個城區都要融入全區域創新體系,梯次布局“科技創新走廊—科技園區—重點產業平台—孵化器+加速器”創新發展平台矩陣,加快形成“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格局,著力構建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全力打造全域創新策源地。作為世界著名的科技園區,美國矽穀的模式在全國不少大城市得到了複制,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遍及各大城市,起到產業創新火車頭、推進器的作用,接下來需要提級升檔、淘舊納新。當前有的城市在城區中全面鋪開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每棟辦公樓都可以成為孵化器,類似於美國紐約的“樓下PRADA,樓上孵化器”的做法,值得研究推廣。大力建設創新平台、載體,支持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引進研發機構,爭取設立國家級和省級實驗室,尤其是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全力打造科研重器。建立健全區域協同創新機制,整合區域創新資源,以超常規手段,建設高能級創新載體。全力實施大孵化器戰略,把創新載體建設作為決勝未來的戰略抓手,加快培育建設特色小區小鎮,以國家級科研重器為“塔尖”,以特色小區小鎮為“塔身”,以大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為“塔基”,由科技園區扛起“全域創新”重要載體這一擔當,加快形成創新載體“金字塔”體系。
推動全產業融合 提升產業發展新動能
文章認為,全域創新具有鏈條化的特性,反映科技成果從創意的產生到商業化生產銷售整個過程鏈狀結構,是從更多圍繞研發環節,拓展為從研發到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創新。要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對接融合,讓創新提升產業、發展產業,讓產業召喚創新、促進創新。聚焦數字經濟,加快製造業創新發展。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全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工程,持續鞏固數字經濟領跑地位,力爭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億元以上。大力實施製造業品質提升工程。積極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建構既有頂天立地的科技企業,又有鋪天蓋地的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大布局。既努力引進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又大力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做到“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厭舊”,重視引入科技配套項目、平台項目,聚集於完善創新鏈條,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招商方式、考核辦法。要統籌城市各區招商引資政策,按照“取長補短”思路,給定優惠政策底線和上線,研究整合成為全市統一政策,形成區域合力。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大型項目招商引資由市政府(市級層面)統籌,區政府配合、具體落實。鼓勵企業遵循市場規律,在市級產業規劃布局的框架下科技企業自主跨區轉移,探索稅收收入在科技企業轉入地與轉出地之間按一定比例分成,防止造成本市各區之間招商引資的惡性競爭。優化區級經濟考核目標,從傳統的注重項目數、註冊資本數統計口徑,轉向實際引入非市內遷移的新增企業數和新增註冊資本數等。
堅持全要素配置 把人才放在核心位置
文章強調,全域創新的核心是高效配置創新資源,目標是實現創新要素配置全域化,聚集全要素創新。創建全域創新之城,必須把人的要素放在核心位置,充分發揮“人才是第一資源”作用,大力依靠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形成高端人才隊伍集聚之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真正實現經濟轉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要把高技能人才嵌入人才鏈中,放到與研發人員(科學家)同等重要地位,形成研發人員—技能人才—科技中介—科技金融—高層次管理人員等聯結起來的科技人才鏈條。既突出引才聚才的重點,集中有限的財政資金,在若干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上引進特定群體,給予人才以大力度的資金(獎金津貼+研發經費)獎勵、高水平的創新創業以及生活配套服務,推動形成具有壟斷性先發優勢的產業集群。同時又廣種“博”收,改變過去引才聚才主要集中在高層次人才群體的局面,擴大政策覆蓋面,對重點產業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才,提供不同形式和不同支持力度的政策扶持,形成特定行業群體全覆蓋。尤其是需將人才政策覆蓋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青年人才上,著力在青年人才儲備上進行重點謀劃。
突出企業主體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文章提出,支持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健全“孵化—加速—產業化”的產業培育鏈條,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法治環境。要聚焦生態營造,強化全方位創新保障。加快集聚創新要素,進一步匯聚創新人才、科研院所、創投資本、科技中介等資源,讓各類創新要素集聚耦合、裂變反應,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優化創新服務,著力打造辦事快、成本低、服務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積極弘揚創新文化,深度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創新基因和內涵,培育尊重創造、注重開放、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環境,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
推進全域創新是科技自立自強大勢所趨、高質量發展所需,也是在新的起點上深化創新建設的全新課題。必須高舉創新驅動發展大旗,加快提升區域整體創新發展水平,始終將創新作為支撐發展的核心動能,率先打造全域型的創新發展格局,讓各大城市成為創新驅動的發展核、增長極、策源地,通過聚焦聚力全域創新,形成科技創新遍地開花、多點突破的生動局面,提升國家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