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焦裕祿的“平凡之路”震撼人心
http://www.CRNTT.com   2021-12-21 11:13:28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據齊魯晚報報道,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改編自焦裕祿女兒口述的同名回憶錄,從“一名黨員”“一位幹部”“一個親人”三個不同的角度,從焦裕祿“洛礦建初功”“蘭考戰三害”“博山生死別”三個時期,全面立體地回顧了焦裕祿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在電影中,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位受人敬仰的英模模範人物,更是一個普通人: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雖然展現的是焦裕祿的“平凡之路”,卻依然震撼人心。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焦裕祿有哪裡需要哪裡釘的“釘子”精神。焦裕祿的“釘子精神”,最主要地體現在影片開頭部分“洛礦建初功”,也即主角遇到的第一個難題:2.5米雙筒提升機的製造工作。當時正處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發展起步階段,伴隨著外國專家的一句“你們造不出來”的論斷,重擔壓在了焦裕祿和車間其他同志的身上。在這一段故事中觀眾可以看到,焦裕祿身上具備超乎常人的前瞻性眼光和大局意識,他大膽起用陳繼光,認為高精尖人才應當適得其所,並用一腔熱情溫暖了陳繼光早已頽喪的心。

  焦裕祿“黨的好幹部”這一身份,是本部作品最打動人心的,也即“蘭考戰三害”。焦裕祿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這片被貧窮、饑餓、風沙盤踞的土地,直至生命最後一刻。正像他的妻子俊雅所說的那樣,他“就是看不得別人受苦”的人。剛到縣委時,面對下屬送來的紅薯,他心里想的是百姓,去村民四寶家走訪,他看到了村民無助的眼淚。在之後治理“三害”的過程中,他更是親力親為,深入尋找風沙源頭,向有經驗的老村民討教深翻淤泥種樹固沙。焦裕祿穿梭在蘭考嚴冬的寒風中無怨無悔,肝病肆虐時他寧可獨自苦挨,也從沒有提出要去醫院,甚至還冒雨帶頭搶救被衝垮的房屋,用一腔熱血留住了欲調走的年輕同志。就是到了彌留之際,他心中想的仍然是百姓安居樂業。

  焦裕祿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對村民肖大爺的承諾:“我不是什麼官,我是為百姓服務的。”正因為他急百姓之所急,苦百姓之所苦,鄉親們從一開始的滿懷質疑,到後來的真心相待,才有了焦裕祿病逝後,村民自發大規模哀哭送別的感人場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