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系統全局觀念看藥品集采
http://www.CRNTT.com   2021-12-30 09:05:41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近一段時間,國家醫保局牽頭的藥品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引起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各省份發起的聯盟採購也進行得如火如荼。據初步統計,藥品聯盟採購覆蓋28個省份。“拼團”次數最多的省份為山西、海南、寧夏、新疆、青海,有的省份參與的採購聯盟數量最多達10個。從目前採購情況看,部分藥品耗材歷經省際聯盟“砍價”後,價格進一步低於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價格。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生態部教授、中國藥品監管研究會藥品治理專委會主任胡穎廉文章稱,尤其引人關注的是,省級集采把中成藥納入集采範圍,實現藥品採購主體全覆蓋、品種全覆蓋,為藥品招標採購做出新的探索。例如在12月21日,19省區聯盟中成藥集采開標,根據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管理服務網公示的數據,中選品種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有部分藥品單價已不到1角錢。這讓人不禁想起前不久國家醫保局代表一分一分壓價談判、努力為群眾降低藥價的畫面,也意味著一些藥品價格虛高的成分被再度擠壓。可以說,醫保改革持續惠及民生的效應進一步顯現。

  也有觀點對藥品集采和醫藥創新的關係持謹慎態度。理由是,新藥研發成本巨大且失敗率極高,只有高回報才能支撐起高風險,因此需要良好的價格機制和專利保護來穩定市場預期,否則受影響最大的是無藥可用的患者。平心而論,這一觀點同樣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事求是的。

  文章分析,看待問題不應局限於一時一事,而應有系統全局觀念,準確認識藥品集采的深刻含義。

  第一,價格機制是市場運行的基本機制,但理性看待藥價不應僅僅拘泥於市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藥品價格形成和管理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是企業對生產成本占有信息優勢,從而出現“天價藥”“藥價虛高”等亂象,甚至成為頑疾。從這個意義上說,集中採購實際上是對藥品真實生產成本的發現機制。具體而言,此舉是在政府部門主導下,用巨大的市場份額激勵企業主動披露價格信息,從而在企業利益與社會民生之間尋求更好平衡。

  第二,不應用一般的市場銷售規律看待醫保市場。藥品集采強調戰略性和結構性,這就要求我們算長賬而不是算短賬,遵循大道理而不是拘泥小道理。比方說,藥品單價降低提高患者可及性並延長其預期壽命,一方面為社會增加了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患者用藥周期也隨之拉長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具。關於類似問題,有關方面需要一起努力,把藥品集采的大賬算清楚,把創新的長期影響說清楚。

  有理由相信,省級藥品集采進一步擠出水分、惠及民生,長期看利好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