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消費主義浪潮退散,新一輪“平替熱”意味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1-12-30 09:03:54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近日,《消費日報》公布了2021年消費領域的五大熱詞,“平替”一詞入選在列。“平替”熱背後是年輕消費者們充分釋放的“性價比為王”情緒,年輕人不再輕易為品牌溢價埋單,而是更加看重產品的功能性。有數據顯示,近六成年輕人表示只把錢花在剛需上。(12月26日《光明日報》)

  這是一個花樣百出的消費時代,也是一個漩渦遍布的消費時代,透過“平替”熱,能看到年輕人對理性消費的日益推崇。各種各樣的消費內容與途徑借由互聯網的傳播放大後海量湧入人們的生活,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跟隨營銷出來的時尚浪潮、為了消費而消費,消費主義日漸成風。消費主義有益於個體進行理想化自我呈現與身份認同,也有利於帶動消費,但易於加重個體的經濟負擔與消費焦慮,削弱消費本身的實際效益。當年輕人不再執著於為昂貴的“原型”埋單,而是轉向選擇平價的替代,其實是一種從狂野回歸理性的良好勢態。

  年輕人對“平替”的選擇,值得點贊與鼓勵。低效益、虛榮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消費主義的產物,牽絆著消費的身心體驗,甚至引發“月光”“吃土”乃至負債的後果。選擇進行產品價格與實際價值匹配度更高的“平替”消費,是一種對以儉代奢、量入為出型樸素消費的回歸,是一種消費觀念的沉澱、進步與成熟。對消費主義的背離,於社會和消費者個人而言都是邁出了有益的一步。此外,所謂的大牌“平替”有不少是來自新興“國貨”,年輕人青睞“平替”其實是將更多消費空間釋放給民族企業,這樣的趨勢有利於促進中國品牌的成長。

  “平替”熱給消費主義盛行、電商經濟浮躁的社會提供了一種新的消費觀念與思路,也給商家們敲響了警鐘。不論是大牌還是“平替”,想要走得更穩、更久、更遠,就必須在產品的質量與實用性上多下功夫,用高性能贏得越發理性的年輕人們的青睞。若因過度營銷而製造出消費焦慮只會適得其反,引發自身的“翻車”。“平價”商家們需謹記,“平價”產品的價格可以“平”,但絕不能存在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有多大的本事掛多大的招牌,別用“平價”去遮掩產品本身的不足。

  年輕人嘗試跳出消費主義的裹挾去反思與審視購物行為,務實地追求性能,節儉地進行選購,是種可喜的變遷。當然,也需要他們在選擇“平替”時擦亮眼睛,貨比三家,避免“踩雷”。另外,如果有能力,偶爾不選擇“平替”、充實高層次消費體驗也未嘗不可;在特定情況下,該買貴的還得買,把錢花在刀刃上,也是一種理性。“平替”熱的興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期待更多年輕人能警惕消費主義的負面影響,做“人間清醒”的消費者。

  來源:紅網  作者:王瑞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