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字化實體經濟,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要由消費到生產,從流通到製造。近些年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分布於零售批發、社交媒體等領域,以面向個體為主。或者說,集中於產品生產出來後,如何到達消費者的領域。下一步,重點要逐步轉向產品的生產過程。如果說消費和流通領域的數字化是序幕的話,生產領域的數字化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戲,也才能實質性提升實體經濟的質量、效率和可持續性。
第二,實體經濟的數字化重心逐步轉向人工智能。打一個不大貼切的比喻,與實體經濟相比較,互聯網相當於通道,5G技術是其中的高鐵,大數據是原材料,雲平台相當於倉儲,而人工智能則是機器設備。其他技術主要是產生、運送、儲存、連接數據,而人工智能則是用數據生產出信息量更大、更有價值的數據。電商、社交媒體平台等初期主要是數據連接的產物。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智能駕駛、算法推薦等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顯示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潛能。人工智能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既可以表現為對生產能力配置的優化,也可以體現為對宏觀經濟、行業和具體產品市場運行的實時感知和預測決策,從而顯著改進資源配置效率和經濟運行的穩定性。
第三,實體經濟數字化要擺正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係。政府應把注意力放到制定規則、維護公平競爭、提供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合理引導預期等方面,對具體技術路線不必過多干預,更多由市場競爭和產業發展進程來解決。監管要跟上數字技術發展的步伐,平衡好與創新的關係。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世錦(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