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氣象服務 熱度攀升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18:02:24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全球氣候的變化,氣象服務早已不再局限於天氣預報等公共產品,其商業價值日益顯現。據一家國際專業研究機構最新估測,目前全球氣象信息市場的產值已接近10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還將以8.5%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擴大。

  在氣象服務全產業鏈,一些環節的商業屬性顯而易見,比如為氣象信息產品做支撐的探測、網絡、計算、數據管理等軟硬件設備。氣象信息產品處於產業終端,最知名的莫過於國家氣象台每日的天氣預報播送。這類氣象信息未經過深加工,面向公眾免費提供,能夠基本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

  另一類氣象信息則面向特定使用者,提供精細的定制化服務,致力於為用戶創造經濟收益。除了災害防禦等傳統需求外,旅遊出行、市場交換、生態環境、康養保健、能源電力、期貨保險、高效農業、建築設計、體育競賽等,處處都需要更精細化、針對性的氣象服務,遠遠超出了傳統公共氣象產品所能覆蓋的範圍。比如,有研究發現,德國夏季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就會增加230萬瓶啤酒的銷量;在日本,夏季30攝氏度以上的氣溫每多一天,空調就能多賣4萬台。這些行業顯然需要精細化氣象信息來更好地指導生產和銷售。

  市場化的氣象服務應勢而起,並通過創造更多商業價值贏得了客戶。例如,日本一家連鎖食品超市訂購了全年天氣服務後,位於不同地區的店鋪經理可以依據每6小時的氣溫、降水概率等數據制定當天的營業方針,並根據未來一周的天氣預報更加合理地管理進貨量,減少了庫存和食品變質等損失。

  有針對性的市場化氣象服務在歐美等發達地區已成常態。提供這些服務的主體既有國家氣象部門,也有私營企業。總體上看,氣象服務市場大都是在公共氣象產品無法滿足的領域拓展空間,以專業性和針對性為主要特征,兩類產品定位於不同需求,形成有效互補。如在天氣預報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除滿足各成員國的需求外,還向世界各國免費提供高質量的預報產品。與此同時,各國付費購買其精細化預報產品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進一步反哺了該中心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儘管各地區和國家的情況有較大差異,但市場化的信息供給已被證明是提高氣象服務效益的有益補充。

  中國的市場化氣象服務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前景良好。一方面,由於中國獨特的複雜天氣氣候與數量眾多的人口結構特點,經濟社會對氣象影響非常敏感,服務需求量大面廣;另一方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引領下,政府部門、國企、民企同時拓展氣象服務市場,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可以充分發揮。特別是大數據、雲技術、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發展,助力氣象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使大氣探測、數據處理、預報服務等氣象業務各環節都能從中受益,一些擁有這些技術的企業也開始在氣象領域開辟新的市場增長點,推動氣象科技不斷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