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受困於檔期的國產電影
http://www.CRNTT.com   2022-01-14 09:42:11


 

  資源集中在熱門檔期,打得頭破血流,冰火兩重天困境之下,不利於電影市場發展。

  “首先這是一種不健康的行業現象,熱門檔期一過,票房直接斷崖式下跌。假設好的影片只會在熱門檔期出現,觀眾在普通檔期沒有選擇空間。局面一旦固定,觀眾也只會在熱門檔期,選擇最熱門的一到兩部觀看。”張水認為,需求端消費行為的變化,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供給端的培養,普通檔期日漸冷清,觀眾便會形成“拋棄它”的選擇習慣,轉而投向其他文化娛樂消費。

  這絕非危言聳聽。2021全年,全國影院一共產生了11.67億的觀影人次,與2019年的17.4億觀影人次相比,全國影院少賣了約5.7億張電影票,觀眾數量肉眼可見地在流失。不僅如此,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冬在接受採訪時毫不回避地指出觀眾流失現象嚴重,“2021年的平均觀影年齡達到29歲,2019年的平均觀影年齡是21.7歲,說明年輕觀眾在流失。”他說。而當下風靡的社交遊戲劇本殺、密室逃脫,以及短視頻平台如日中天的“三分鐘剪輯看大片”等視頻,皆是分流年輕觀眾注意力的競爭對手。

  執著於熱門檔期的風景獨好,國產電影就像困在牢籠的鳥兒,不見方外的天地。如何在更多的日常吸引影迷重回影院,已成當務之急。

  怎樣在對的時間遇見好的作品

  透過檔期之爭的表象,電影困境的解決之道,還在於創作源頭問題,這個時代需要好電影,不僅僅是高票房電影。“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好的作品,不拘泥於冷熱檔期,都能有一席之地。如此看來,“選好檔期是電影票房成功的關鍵”這句名言,遠遠不夠準確。

  一項研究和調查結果表明,觀眾對電影的核心訴求主要來自於影片本體,而不是檔期。萬欣也告訴記者,自己選擇要不要去電影院看電影,最大的動因還是“有沒有好口碑的電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