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金融發展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2-01-15 11:11:27


 

  儘管經濟學家對何種金融體系更為穩定缺乏共識,但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會同意,不太複雜的金融系統不太容易發生系統性危機。如前所述,從傳統銀行業向市場導向銀行業的轉變,以及伴隨而來的批發性市場融資的興起,助長了以不透明、流動性脆弱和風險集中為特征的銀行系統,對實體經濟構成了比傳統市場導向體系中“急躁的資本”更大的危險。與之不同,傳統銀行業可能被視為枯燥乏味,但可以說,它風險較小,能夠滿足實體經濟的大部分融資需求,至少在理論上,監管者很清楚如何防範傳統銀行業危機。

  四、對中國的啟示

  在過去四十多年中,中國金融體系朝著市場化、規範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演進,金融業的活力和潛力得到極大釋放,迎來大發展大繁榮時期。但與此同時,金融發展的過程也是曲折的,特別是近10年來無論是金融深化的速度和規模,還是金融生態環境的變化和流動,抑或是金融體系內部的複雜化和關聯性,均較以前有顯著上升。我們應該從現在起未雨綢繆,審視金融發展理念,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轉變金融深化的重點,以漸進的改革舉措化解相關風險,實現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公平增長的目標。

  首先,堅持走漸進式的金融深化之路,謹防經濟過度金融化。中國的人均GDP值已突破1萬億美元,穩居中等收入國家,正在向著高收入國家穩步邁進,可能即將面臨金融深化和發展的臨界水平。

  從一系列數據也可以看出,中國的金融發展已顯示出一定的“過度金融化”特點。例如,2015年起,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5年時僅為4%,但到2015年底這一比重已升至8.4%,目前穩定在這一水平,而美國這一比值的歷史高位為2016年的7.66%,英國為2007年的9.02%,日本為2003年的6.07%,德國為2004年的5.2%。從微觀角度來看,2020年中國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淨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淨利潤比重高達43%,這一比例比美國高出近20個百分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