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壓縮審批程序 加速土地開發
http://www.CRNTT.com   2022-01-19 09:35:26


 
  政府要改變一貫的做法並不容易。政府辦事講究程序,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因為程序的本意是要達至良政善治,宗旨就是為市民服務。但諷刺地,在土地開發和建屋的層面上,程序和宗旨產生矛盾,現行的程序並不符合大多數市民的利益,所以必須進行改變。

  不過,修改程序又會涉及更多繁複問題,不少官員為避免費時失事,都不願修改。換言之,政府內部本身也缺乏一個有效改變現狀的機制。在新時代下,政府行政程序要講求彈性,快速回應社會的變遷,各種問題才可迎刃而解。例如:不是說環評不好,但是不是一份環評就足以令一個發展項目流產或延誤?這是值得政府和公眾反思的課題。又例如新界的祖堂地問題,長期以來法律規定只要有一個子孫反對就不得出售,導致大量祖堂地不能發展,這亦對其他持份者不公。解鈴還須繫鈴人,以上的問題只有政府才可以解決。

  部門分工要明確不重疊

  曾幾何時,香港的發展速度是世上數一數二。後來政府行政程序逐漸變得嚴格,然後變成繁複、冗長。特區政府現在是時候要從土地審批程序入手,把行政程序由繁複變回稍為精簡,各部門之間需要更好地協調。政府部門之間有分工無可厚非,但分工要明確,不能各自為政。

  此外,政府要平衡社會整體利益,應該聆聽民意時要聆聽民意,應該頂住壓力時就要頂住壓力,許多時候一個項目往往要待落成後,市民才真正明白髮展的好處,樂意享用。例如大埔的龍尾泳灘,當年因為環保原因,遭遇市民反對,如今卻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假日好去處。保護環境和照顧鄰近居民的意見當然重要,但也要考慮社會整體的利益,政府不能因為一小撮人反對就全盤否定某一個發展項目。政府什麼時候要聽民意、什麼時候要堅持,要用政治智慧選擇,不能一刀切。

  政府要營造一個更有利土地發展的大環境,要確保土地發展過程公平合理,也要盡量壓低發展的成本,使香港可以持續發展。民建聯期望,新開發土地由“生地”變成“熟地”的時間可以減半,藉著壓縮程序將土地審批程序由原本大約10年縮短至5年,推動本地房屋及基建建設效率,使社會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所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