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強逆周期調控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http://www.CRNTT.com   2022-01-20 08:47:57


 
  穩中求進縮短經濟企穩回升時間

  文章認為,無論是根據以往經驗還是從目前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看,我們都需要採取多種舉措縮短經濟企穩回升的時間,加快經濟復甦步伐,目前看實現這一目標的條件是完全具備的。

  第一,縮短經濟企穩回升的時間是改善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民間投資、提高就業水平的需要。2021年以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增速出現了一定分化,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下降速度快於製造業投資,而過去大多數時間中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是高於製造業投資增速的。2021年以來的就業形勢也較為嚴峻。預計2022年大學畢業生1076萬,增量167萬,遠超2021年的35萬。大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所以縮短經濟築底時間、早日實現經濟企穩十分重要。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的情況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更應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政策的叠加效應對經濟企穩回升產生負面影響,維護市場主體的信心,實現經濟盡快企穩。

  第二,中國具備加快實施較為寬鬆的宏觀政策以促進經濟企穩回升的條件。首先,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的空間較大。近期財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這將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作用,有效助力穩投資、穩增長。其次,物價將不會是制約中國宏觀政策寬鬆的主要因素。目前,PPI增速已由升轉降,穩健的貨幣政策仍然具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條件,這有助於引導形成市場合理預期。

  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加快經濟企穩回升

  文章提出,首先,基建投資應率先發力。加大基建投資力度需要壓實地方政府的責任。從歷史數據看,基建投資與房地產投資的占比相當。目前房地產投資維持緊平衡,消費和服務業復甦尚需要時間,外貿預期有所轉弱。因此短期內,基建投資仍是穩經濟的主要抓手。基建投資應配合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大方向,如5G基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目前增速較快,但占比仍較小,需要與傳統基建相結合,這有助於更好地穩住經濟基本盤。今年1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和專項規劃重點項目,指出要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要求盡快將去年四季度發行的1.2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這將進一步加大基建投資的力度。

  其次,堅持“房住不炒”的同時,需注意防範系統性風險、滿足合理的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平穩發展,穩住房地產市場基本盤。房地產是中國居民重要的“財富倉庫”,中國城市家庭財富中房產占比高達78%。由於財富效應,房地產也是影響消費的一個因素,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大起大落有助於穩消費。

  此外,消費復甦和服務業恢復需要居民收入的進一步提升,而收入提升的根本還在於經濟保持一定增速,為此必須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財政政策要適度發力,與微觀政策相配合,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這是從中國國情出發的現實需要,西方國家通過大量發放補貼來促消費的做法只能產生短期效應,中國的宏觀政策則是注重長短結合,更加強調通過促進就業、增加收入來拉動內需。

  總之,目前中國仍有較為充分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政策工具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縮短經濟企穩回升的時間。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加快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宜穩中趨鬆。貨幣政策要有效配合財政政策,不能簡單通過長期改革的措施應對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因為如果沒有短期的經濟穩定和發展,長期的結構性改革也將無從談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