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房地產:從銷售為主轉向租購並舉
http://www.CRNTT.com   2022-01-22 09:11:30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並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這充分體現了中央近年來對房地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即堅持“房住不炒”一個定位,完善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場兩個體系,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三個著力點,最終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目標。會議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經過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後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住房發展已度過絕對短缺、亟需補充總量欠賬的發展階段,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達39.8平方米。但是,住房發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作為處於經濟增長期和人口流入地的大城市,高房價問題突出,普通收入階層特別是新市民和年輕人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難度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探索房地產業新的發展模式,化風險、穩轉型、增實力,有利於實現房地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於該行業持續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對於“新的發展模式”,目前有多種理解:一是推進租購並舉的發展模式,推動商品房市場和保障房共同發力;二是房地產市場將由增量逐漸轉變為增量存量共同發展的模式,尤其是存量市場的發展會提速;三是依賴房價上漲和地價獲利的模式將改變,房地產稅將持續推進,炒房獲利的觀念將被扭轉。

  房地產業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有其科學性與必要性。各國經驗表明,在城鎮化發展的中前期階段,城鎮以空間增量擴張發展為主,房地產業也是以新建商品房提供為主;當城鎮化率進入中後期發展階段,城鎮化速度放緩,房地產企業也將從過去以建新房為主,積極轉向新增與存量並舉,從銷售為主轉向租售並舉,為房地產業發展拓展新的空間。

  從世界範圍看,目前各國普遍重視住房保障,以此來緩解面臨大城市住房可支付性不足的難題。比較典型的國家,如新加坡,大量建設保障性住房,目前居住在政府組屋的新加坡國民占比近八成;又如德國,社會住房政策對於托底保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多渠道提供大量的福利性質的實物社會住房,二是德國聯邦、州政府共同對低收入人群發放租房補貼,三是“先存後貸”的住房儲蓄模式,實行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固定利率幫助低收入家庭購房。

  為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我國積極出台相關支持政策。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並為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提供了從土地到財稅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不久前也表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新階段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等可在廣泛深入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因城施策,採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賃補貼和將政府的閑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切實增加供給,科學確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

  目前,上海、廣州、深圳計劃“十四五”時期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分別為47萬套(間)、60萬套(間)、40萬套(間),均占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45%左右。

  另一方面,可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企事業單位、園區企業、住房租賃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積極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注重實現職住平衡。

  其中,房地產開發企業也應重視政府部門政策趨向,瞄准大城市租賃住房需求量增大的趨勢,抓住政策支持力度增大的機遇,積極探索新的房地產經營模式,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投資比例,以需求為導向,做優產品、創新服務、完善配套,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秦虹(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